疫情期間,早前曾經禁堂食,加上不少人都會覺得在外進食不衛生,留家抗疫,最好就是自己在家做飯,而且可以挑戰食材,以及控制調味料的份量,相對會比外出進食更健康,不過原來在家煮食炒菜時,不良的 炒菜 習慣,反而會增加 致癌 風險!
1.油冒煙了才下菜
有些人習慣等油冒煙了才下菜,以為可以更快煮熟食物,其實當油冒煙時,油的溫度非常高,可達到200℃以上,高溫油令食物中的脂溶性維生素受到破壞,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壞,從而降低了油的營養價值。而且會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危害我們的肺部健康,長期會引起慢性氣道炎症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癌等。
建議將鍋加熱15至30秒,就可以將食用油和食材一併倒入鍋內煮,而油溫應控制在140℃至160℃左右。
2. 用錯油煮食
有些人會用豬油去炒菜,因為會比較香,但其實豬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建議少用動物性油,選用植物油更好,又或者物理壓榨方法生產的油會更健康。
另外,都要注意不同油的冒煙點,初榨橄欖油、椰子油和牛油的冒煙點較低,約165-190°C,只適用於較低溫的煮食方法。而芥花籽油的冒煙點為205°C,粟米油和花生油則為230°C。食油過度加熱或產生致癌物質,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