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一個可怕的突發性疾病,50歲以上因中風而導玫殘障或提早死亡風險是所有疾病之中排第二,一旦患上中風,身體功能或多或少亦會受到影響,如未能獲得適當治療的話,更有死亡風險。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指出,中風是可預防的,到底有甚麼預防方法呢?
目前阿爾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且沒有有效治療方法,正影響全球逾5000萬人口。最近由香港科技大學晨興生命科學教授兼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葉玉如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在阿爾茲海默症發病機制中起關鍵作用的血液蛋白,有助設計創新治療策略,降低發病風險和改善患者病況。
近年不時聽到「罕見病」這個名字,其實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見病約有8,000多種,多數由基因變異或遺傳的基因缺陷導致。此症泛指患病率極低、患者人數極少的疾病。每年的4月15日是世界龐貝氏症日,而每年的4月則為法布瑞氏症關注月,今次帶大家認識這兩種罕見病的成因、病徵及治療方法,更有兩位相關病友分享生活點滴。
冬天運動 要注意的事項包括有凍瘡、低溫症及心臟病發等。當皮膚溫度降至攝氏負0.5度時,皮膚組織開始受到傷害,該處有機會出現凍瘡。凍瘡常見的位置涉及血管收縮的地方,例如鼻子、耳朵、手指及腳趾。
今日邀請到養和醫院言語治療師潘肇鋒,我有個朋友兩年前 中風 , 中風 後的復康過程一直都很穩定,其他人卻認為之後進展將不會很大,作為言語治療師,你覺得這個說法正確嗎?
不少人都會突然間感到手會無故麻痺,有閃電的情況,原來是與 神經痛 有關, 神經痛 隨時影響日常生活,切勿忽視。今集啤梨及思敏於新城知訊台節目《痛症必BYE》的環節中,請來骨科專科醫生陸敏思與大家分享一些 神經痛 問題及治療方法,希望大家多加留意。
預防勝於治療,從日常飲食著手,多進食補腦食物就最好不過,近年流行「 地中海飲食 」,研究指可降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變成失智症的風險。
腦退化不只是在老年人身上會發生,大腦退化趨年輕化,按2017年台灣 腦退化 症協會估計,台灣約有1.2萬年輕型失智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