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母細胞瘤是嬰兒時期最常見的兒童固態腫瘤,也是兒童癌症當中,最常見之惡性腫瘤。本港5歲男童Sheldon在2020年不幸確診第四期「神經母細胞瘤」,其母一直在紀錄他的抗癌點滴。最近Sheldon病情反覆,不少市民為他集氣祝福,亦繼續關注神經母細胞瘤這個疾病。
開學在即,有消息指,教育局將向中小學及幼稚園發信,要求學生在開學前連續兩日(即8月30及31日),自行做快速測試。同時亦更新指引,凡持「紅碼」或「黃碼」的家長不可進入校園。究竟幫學童進行快測,家長有何注意事項?究竟採樣是否篤得愈入愈好?幾時進行快測較合適?香港兒科醫學會、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香港兒童醫院模擬培訓中心、香港兒科護理學院、香港兒科護士學會曾發出相關指引,值得家長參考。
炎炎夏日,尤其是這幾年極端的天氣,只要有戶外活動,皮膚總有機會受到過度的陽光刺激,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曬傷。我們明白父母已經做了很多防曬的功夫,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出現曬傷情況,其實只要盡快處理,相信問題也不大。
近年來許多家長都會聽過「感覺統合」四個字,也大約了解到這個理論跟我們身體以及大腦處理不同感覺有關。本篇文章想協助大家了解當中一個比較陌生的字眼「本體覺」。
大家有聽過「觸覺過敏」嗎?有時跟家長談起觸覺過敏,他們有的會以為是皮膚過敏的現象,例如會長疹子或者皮膚泛紅,有的甚至會談起鼻敏感或食物過敏,但這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感覺處理困難現象。
「感覺統合」是近年越來越多人討論的話題,坊間有不少機構,也在舉辦以感覺統合為主題的不同訓練班組,並表示能提升專注力、身體協調能力、社交能力或者學習能力。0-6歲的小孩子,尤其需要足夠的感覺刺激,以促進整體的身體肌能以至智能發展,但正確地理解感覺統合理論,並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相信每位家長都有遇上過正餐時候,小朋友沒有食慾、不肯進食或者不願自己進食等的情況;而家長間也會說笑,如果小朋友任何時候都會大啖自己進食,簡直是前生有著拯救地球的功德。
小朋友在情緒表達上未能像成年人一樣,可以用適當的表達方式告訴父母自己當刻的心情,他們只能以發脾氣﹑哭鬧等方式去發洩情緒,而不少家長往往在安慰小朋友這件事情上,會慢慢失去耐性,久而久之,變成一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