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嚴重意外誘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患者長感焦慮|養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

治未病-醫療專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面對意外或經歷傷痛,容易導致精神創傷,如果長期未能釋懷,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才能幫助病人走出幽谷?

治未病-醫療專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主持:近年香港接連發生嚴重事故,如演唱會墜屏意外、斬人案等,不少人在這些事件中出現不良的情緒反應,今天邀請到養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醫生,探討一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醫生:近年不幸地發生了多宗重大事故,令不少人經歷創傷,而這些事件有機會導致一種精神疾病 —就是創傷壓力症候群。

主持:當時看到新聞,我內心感到很難過、焦慮,但不知道如何向其他人表達。潘醫生,這種不安心情是否正常反應?如出現以上反應,是否應該要注意?

醫生:沒錯,人非草木,當發生重大事故,我們的情緒無可避免受到牽動。而事情發生後即時產生的情緒反應,一般不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只屬於急性情緒反應,每個人也有機會經歷,而這些情緒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分別,在於時間長短,如果不是持續太久,我們就不用太擔心,但是如果持續超過一個月,便符合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其中一個條件。

主持:請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什麼徵狀?當社會出現重大事故,作為當事人或透過新聞片段接觸事件的第三者,若出現情緒上的變化,甚麼情況下才需要跟進?

醫生:要診斷有否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首要條件是當事人因經歷或目睹事件而引起相當大的創傷,這可以是個人或公眾事件,譬如斬人案是公眾事件,大部分人屬於目擊者;亦有部分事件受影響的是當事人,如一位女士遭性侵,對她來說便是痛苦的個人經歷。另外,亦有人因為家人遭遇不幸而受到創傷,如親人突然逝世、患上嚴重急病、發生意外。

其實,最初發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個案與戰爭有關,很多軍人因為曾目睹戰場上的可怕情景、經歷身邊的人受傷和死亡,在戰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及情緒問題,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因而喚起全球關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治未病-醫療專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主持:確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要具備什麼條件?不同人面對情緒上的變化各有不同,部分人可能只有短暫的情緒變化,數天便能平復,時間上的長短是否診斷關鍵?還是有其他附帶徵狀?

醫生: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的診斷標準,當病徵出現超過一個月,才算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是時間上的定義。另外,患者亦會出現不同的病徵,第一是創傷情景會在病人腦海中重複出現,他們在清醒時回憶事件、睡覺時又會夢見創傷情景,日夜重複纏繞病人,亦有部分病人因外來因素誘發回憶,例如重臨事發地點或遇到與施暴者相似的關鍵人物,因而不斷「回帶」(Flash Back)。基於以上的情況,病人會想盡辦法避開勾起回憶的情景、事物,因此迴避也是其中一個病徵。第三是病人的情緒反應,如部分病人的精神持續繃緊,覺得草木皆兵,對周遭的一切感到害怕,部分人更可能惡化至抑鬱症,甚或為了逃避問題而濫用藥物或酒精來麻醉自己 。至於什麼情況下需要治療?其實當病徵令病人受困擾,影響到日常生活,便應該求醫。

主持:那麼下一步可以怎樣跟進?

醫生:有很多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相關的研究指出,現時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為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有很多種,但共通點是聚焦在引起創傷的事件。有治療方法要求病人回想起創傷事件,雖然病人一般想迴避,但迴避問題反而令問題更加根深蒂固,相反讓病人接觸、感受事件會更好,儘管病人在過程中會出現緊張的情緒和壓力,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病人通常可放下緊張情緒和不適感。治療師通過適當的引導、講解,幫助病人改變對創傷事件的看法。譬如有人在經歷創傷後會自責,如小朋友很多時在受創傷後責怪自己,認為事情是因為自己做錯才發生,而通過輔導可讓病人明白事情的發生並非他們的錯。逐步接觸創傷事件並接受多次治療,助病人走出事情的陰影,這屬非藥物治療方法。
除了非藥物治療,也有藥物治療。部分病人有機會因太害怕面對創傷事件,寧願服藥;也有病人因身體疾病,如心臟病,不能承受太大刺激而需以藥物治療。另外,如果心理治療的成效未如理想,也可考慮改用藥物治療。

主持:藥物是否只能暫時抑制情緒、改善失眠等情況,不是真正由根源著手,可以這樣理解嗎?

醫生:藥物治療的確不可以根治問題。大多數情況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一個長期的病症,外國研究顯示,每100 個病人當中,約有30多人可在病發後首年康復,但約三分之一的病人在10年後覆診仍未能痊癒。換言之,約三分之二病人能在若干年內康復,但康復進度也是以年計算,可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個長期病症。藥物的作用可減少或紓緩部分病徵,但未能根治;當停藥後,腦部的化學反應會令病情回到用藥前的狀態。

治未病-醫療專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主持:每個人對同一事件的觀感各有不同,對於精神健康的狀態不穩或性格上傾向容易受到傷害的人,是否更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醫生:沒錯,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研究中,發現有幾個高危因素:第一,和家族遺傳有關,但目前醫學界未有答案與哪些基因有關,似乎不只一個基因,而是由多個基因問題造成;第二,腦部結構,透過造影檢查發現,發現這類病人腦部的部分結構比正常人小,發達程度相對較低,而這些結構屬於邊緣系統,與人的情感調節有莫大關係;第三,曾經受過創傷的人日後再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機會更大,因為以往的創傷讓病人變得脆弱。

主持:如果受到創傷並出現以上情況,建議及早尋求適當的支援和協助,今天感謝潘醫生分享,有機會再談,再見。

————-

新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