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新城健康管家 | 破解膽固醇迷思


  • .膽固醇分「好」、「壞」,「壞」膽固醇才是引起冠心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 .健康生活是控制膽固醇的基礎,包括多進食高纖維食物、少飽和脂肪、零反式脂肪,以及適量運動。


  • .人體七至八成膽固醇由肝臟製造,部分人士即使生活檢點,膽固醇仍可能超標,或需透過用藥控制指標。

  • .膽固醇超標甚少引起徵狀,市民應定期抽血監測膽固醇水平。
  • .市民毋須過分擔心降膽固醇藥物的副作用,醫生處方藥物時,會衡量用藥的好處是否多於壞處,若患者屬高風險,應考慮用藥預防心血管疾病及保護生命。

       

談起「膽固醇」,市民莫不聞之色變,但大家對膽固醇的認識是否正確呢?新城健康管家再次邀請港怡醫院心臟導管治療中心總監謝德新醫生,為大家破解常見的膽固醇迷思。

閱讀更多:亞士匹靈非心臟病患者的靈丹妙藥

       

不少人以為,凡膽固醇便是邪惡。然而謝醫生指,膽固醇分好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好」膽固醇,有如血管的清道夫,能夠掃走「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壞」膽固醇,會在血管中聚積,加速血管硬化,引致心血管病,一般說的膽固醇超標,其實是指「壞」膽固醇過高。

閱讀更多: 心口不痛一定不是心臟病?



要降低「壞」膽固醇,許多人馬上想到飲食。的確,飽和脂肪不宜攝取過多,而謝醫生特別提醒反式脂肪可免則免,因它不但提高「壞」膽固醇,也會減低「好」膽固醇,尤其不利血管健康,食物例子包括酥皮蛋撻、牛角酥和植物牛油;相反,市民可多吃全穀物、燕麥、含植物固醇的食物,有助減低「壞」膽固醇。至於早餐中常被切走的蛋黃,謝醫生則表示現時美國的飲食指南已剔除了蛋黃的攝取上限,基本上每天一個蛋黃並無問題。飲食之外,市民也可藉由運動提高「好」膽固醇和保持適當體重,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閱讀更多: 有心臟病就要戒口?

      

不過,縱使生活檢點、身形纖瘦,也不代表膽固醇不會超標。謝醫生解釋,膳食中攝取的「壞」膽固醇只佔整體兩至三成,其餘七至八成由肝臟自行製造,某些人單靠改善生活未必足以控制膽固醇水平,例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基因出現問題,肝臟無法正常移除膽固醇,以致血液中膽固醇濃度極高。惟高膽固醇甚少引起徵狀,故謝醫生建議40歲以上人士至少一至兩年抽血檢驗膽固醇水平,40歲以下人士也應每四至五年檢驗一次。

閱讀更多: 心口不痛一定不是心臟病?



若改善生活習慣後,膽固醇水平仍不理想,便要考慮用藥。謝醫生坦言,市民普遍擔憂藥物的副作用,但他勸喻大眾毋須過分擔憂,降膽固醇藥物常見副作用包括肝酵素或肌肉酵素上升,一般會在停藥後消失。醫生處方藥物時,會先考慮服藥的好處是否大於壞處,高風險人士例如曾經心臟病發或中風、糖尿病患者、「壞」膽固醇高於4.9 mmol/L,用藥將有助減低他們的死亡風險,因此值得用藥。


更多心臟健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