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心臟健康 與運動風險 |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 陳家銘

新城健康+ 養和醫院 物理治療

做運動能保持身體健康,但偶然有人於運動時猝死的新聞,實在令人憂心。如患有 心臟病 的人士,是否完全不能做運動 ?在選擇運動時,又有甚麼要注要的地方?今天邀請到養和醫院物理治師陳家銘,為大家講解 心臟病患者做運動時的注要事項。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陳家銘。如果自己有心臟病,甚至乎已證實患有心臟病,還是否應該做運動?有些人如果從來不運動,但看到有機會在運動過程中,如在馬拉松賽跑期間突然猝死,實在令人擔心。


心臟病 不等於會猝死


物理治療師: 其實大家從新聞可能會知悉有時在激烈競賽、運動時猝死的事件,不論是訓練有素的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運動員,都曾發生過猝死或心臟病發的情況。

主持:今天除了談心臟病,就是運動時出現猝死的風險。世界各地有否做過類似的研究?假設有心臟病的病人,還適合做運動嗎?


物理治療師:究竟應否將猝死和心臟病劃上等號?答案是「否」。雖然如此,在猝死個案中,約8成至8成半的原因是源於心臟病,所以防止心臟病發作,就已經同時防止了大部分猝死的情況。

另外,其他猝死情況,可能與腦血管病、心臟血管疾病等息息相關,而風險因素也相類似。總括而言,以上情況令大眾將猝死和心臟病劃上等號,可能不是完全正確,但大眾需有防範的意識。

主持:提到猝死,往往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甚至乎在進行馬拉松、劇烈運動、健身時,突然心臟病發,部分人更在不幸離世後,才發現原來有隱性心臟病也不自知。今日話題就是討論患有心臟病是否也要鍛鍊心肺功能,但又怕運動過程中猝死,兩者之間應怎樣平衡?


心臟病引致猝死 年齡層為35歲



物理治療師:其實這個課題一直備受爭議,首先我們要關注心臟病引致猝死的年齡層,大概以35歲作為分界線,即分為35歲以下及35歲以上。


35歲以下是相對年輕的心臟病猝死,大部分是因為先天性心臟病,相對上徵兆較少,例如一個經常運動的年輕人,可能在校際比賽突然失去知覺,經過成功搶救後,之後照心臟超聲波才發現,原來有心肌肥厚等會引致心臟出現問題的因素。

另外一條界線是35歲以上,即步入中年,一般以男性較多,很多人有心臟血管粥樣硬化的問題,即是冠心病,八成以上個案在運動期間心臟病發。如果是35歲以上的猝死個案,常見是跟冠心病有關,而冠心病的猝死是有徵兆,但不少人會忽略,例如心翳、心痛、氣喘,或痛感延伸至膊頭、頸、背部,即使是少量的運動已經會出現氣喘、體力不支等,以上的情況都是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