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口腔癌 每年400個 新症 視乎病情或需 割舌 重建 |養和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頌偉

口腔癌 泛指口腔內所患上的癌症,包括上顎、下顎、牙根、牙床等,常中舌癌是口腔癌 之中比較常見的癌症,佔總口腔癌患者的一半。到底口腔癌及和舌癌有甚麼病徵?可以如何預防及治療?

主持:今日邀請了養和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頌偉醫生講解口腔癌。何醫生,為何選口腔癌這個主題?

口腔癌病徵

醫生: 在耳鼻喉科病人中,有不少是患上頭頸癌。我們最常聽見的或會是鼻咽癌、甲狀腺癌等,其實口腔癌都是比較常見,所以我覺得大家需要留意一下。

主持: 口腔癌是否指口腔裡發生癌症?有什麼病徵?

醫生: 口腔包含很多部分,佔最大面積是舌頭,其次就是腮,即口腔黏膜左右兩側;及上顎、下顎,即口腔黏膜上下兩側,還有牙根、牙床位置。口腔任何部分都可以有癌變機會,最常見的口腔癌是舌癌,佔整體口腔癌患者的一半,其次是兩側黏膜位置有癌變。我們每天都會用到舌頭,但是大家又未必會詳細觀察舌頭的變化,冀大家今日起會多加留意。

主持: 舌癌的發病率有多高?

醫生 : 口腔癌並不是本港十大癌症,平均一年大約有400個口腔癌新症,而當中有200多個屬於舌癌。

口腔癌 ‘5S’ 為風險指標


主持:口腔癌與遺傳、基因變異、生活習慣,那種關係比較密切?

醫生: 在口腔癌裡,現時我們還沒有定論是否與遺傳有關,反而跟生活習慣有更密切關係。傳統上以「5S」作為患口腔癌風險的指標:第一個是「smoking」吸煙;第二個是飲烈酒「spirit」。吸煙及飲酒除了較大風險患上口腔癌外,患上其他癌症的機會都會增加。第3個是尖牙「sharp tooth」,即牙齒尖銳的邊緣經常刺激或不停磨損舌頭,久而久之細胞就會產生變異;第4個是膿毒症「sepsis」,代表口腔的衞生情況差,充滿細菌,經常發炎,清潔不足亦易於患癌;第5個是「spices」,即是食很多辣或含香科的刺激性食物,例如台灣人喜歡進食檳榔,這些香料食物會增加患上口腔癌風險。

我們日常需要留意自己的口腔是否有異常情況,例如小瘡、痱滋、白斑等。痱滋是很常見的情況,基本上約兩星期會痊癒,或已有好轉,這就不用擔心。若痱滋在兩星期後都沒有好轉,而且不斷擴大,就應求醫。另外,口腔黏膜出現白色斑點也需要多加留意,因為這些斑點或是癌前病變。如口腔內有些地方變硬,這亦是細胞異常情況,有機會演變為癌症。

主持:病人發現口腔癌時,通常是甚麼期數?

醫生:視乎情況,難以一概而論。病人如發覺口腔有小於1cm的白點,即使沒有痛楚,但都建議找醫生檢查;如沒有及時求醫,等到白點變大,再加上其他的症狀,例如說話開始口齒不清或有流血跡象,這時才求醫,有機會是比較後期。


主持:如何診斷是否患上口腔癌?是不是需要抽細胞去化驗?

醫生: 基本上是需要抽細胞化驗,不過未必見到白斑就立刻去切除檢驗,醫生會與病人商討,臨床診斷若有懷疑,就會建議切除部分組織化驗。如果發現的範圍是較細小,就可以完全切除;如果範圍比較大,就會先切一小部分作化驗。

主持: 通常癌症都是分4期,口腔癌是否也一樣?

醫生: 大致上口腔癌是以範圍大小去區分為4期。2cm或以下屬於初期,2cm至 4cm屬於中期,4cm或以上區分為第3及4期,屬於後期。


口腔癌 會擴散到淋巴

主持: 口腔癌在不同期數的治療方法有什麼不同?

醫生:一般確診口腔癌後,病人通常都會問「有否擴散?」,所以我們會為病人進行正電子掃描去確定有否擴散。在口腔癌擴散案例中,最常見是擴散到頸淋巴的位置。另外,我們都會做其他掃描,檢查腫瘤體積。表面上看到是4cm,有機會在掃描後發現不止是4cm,而腫瘤大小是很影響決定使用甚麼治療方案。一般而言,若可以做手術,都會以手術治療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