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膝痛可大可小 骨科專科醫生拆解三大謬誤|骨科專科醫生鍾廣賢醫生

不少中老年人士飽受膝蓋痛困擾,舉步維艱,令生活質素大減。骨科專科醫生鍾廣賢醫生指出,膝痛成因眾多,可大可小,未必一定是退化所致,需及早對症下藥。部分患者或因謬誤延遲治療,甚至令康復遙遙無期。

謬誤一:膝痛等於退化性膝關節炎?

膝蓋由皮膚、脂肪層、關節膜、骨骼、軟骨、肌腱、韌帶、半月板、神經線及血管等組成,結構複雜。鍾廣賢醫生表示,如感膝痛,絕對不等於是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只不過此為最常見的成因,較多人認知而已。其他可能性還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痛風、受傷及細菌感染等。醫生會視乎患者的病歷,透過臨床檢查、照X光、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作、抽取血液及關節液樣本作進一步診斷,以確定病因,排除其他嚴重疾病的可能性。

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因素有肥胖、高齡、女性(機會比男性高1.5至2倍)及膝關節曾受傷。最常見的症狀,是病人在走路、運動時膝蓋內側疼痛,因為當進行負重活動,膝蓋需承受大部分身體的重量。患者晚期會出現關節僵硬、屈曲幅度受限,難以一氣呵成地蹲下站立,有時甚至會急性發作,出現紅腫熱痛和積水。

鍾醫生說:「有些病人以為膝痛很小事,不去求診,而自行購買葡萄糖胺補充品服用,但醫學研究顯示,減痛效果因人而異。更重要的是,如晚上休息時也感膝蓋疼痛,需及早求診,排除其他嚴重疾病如細菌感染或腫瘤。」

謬誤二:人工關節壽命只十年  置換手術愈遲做愈好?

如退化性關節炎不嚴重,可先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如減重、進行肌肉鍛練及減少行樓梯和斜坡等,緩解情況。其次是服藥,藥物可分止痛藥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兩類。但服用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後,出現胃痛或潰瘍出血等情況較常見,因此,醫生現多處方副作用較少的新型藥物COX-2予病人。而情況嚴重者,可考慮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大部份人在手術後可減痛達八九成。

鍾醫生說,很多人以為人工關節只有十年壽命,如果等年老才做手術,就不用換幾次了。其實隨著醫療技術發展,人工關節的壽命已大增,九成半人能使用10年以上,甚至不少病人的人工關節,在20年後仍能正常運作。加上現時引入了電腦導航及機械臂輔助,令手術更精準,手術質素大大提升。

除了關節置換手術外,另一種名為高位脛骨截骨術,則適合較年輕或活動量需求較高,而內側膝關節受損的患者。醫生會保留患者的膝關節,但在近端脛骨做截骨,稍為轉移角度,令身體壓力散落在膝關節外側正常的軟骨上,從而舒緩膝痛。

謬誤三:退化性膝關節炎不可預防?

最後,鍾醫生提醒,即使做完手術,也需好好保養膝關節,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隨著年齡增長,退化雖不能避免,但體重超標等膝關節炎的高危因素,是絕對可以控制的,退化性膝關節炎並非完全不可預防!大家要維持健康體重,持之以恆地進行適量運動,並防止受傷。

「運動可刺激關節液,促進新陳代謝,有助強化膝蓋周邊肌肉及延緩退化。就算病人關節痛,我都鼓勵他們作適量活動,否則會令周邊的筋腱及關節膜萎縮,令關節更不穩定,長遠會影響將來的活動能力。」

骨科專科醫生鍾廣賢表示,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目標是減痛、提升活動能力及回復正常生活。

鍾廣賢醫生
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