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死因是冠狀病毒引致還是死時有病毒? 死亡數字 有否誇大?|袁維康醫生


近期各國政府感受到封城封關封舖停市禁足等, 強迫社交隔離這些徒勞無功的抗疫手段,反而帶來經濟大倒退,民不聊生,民怨四起的嚴重惡果。各國領導人心知肚明,後悔當初對病毒學家言聽計從,縱使所謂的「疫情」只稍緩和,各地政府抗疫重點從圍堵病毒,急急轉向重啟經濟活動。歐洲多國已解封,最嚴重的美國也有多達30州開始解封。主張禁封的所謂抗疫專家亦收歛許多,不作無謂的輿論,不敢再輕風作浪了。


還記得本港有位微生物系講座教授,在今年二月開首說本港將會有最少14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他說:「很多人罵我,但我不理,事實歸事實,大家要看科學,不要看感覺,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性高,估計全港有140萬人感染,1.4萬人死是有科學基礎。」近半年之後的今天,香港只得千餘人確診及數人病死。140萬這數字現在看來既不科學更不是事實,純粹是他當時個人感覺罷了。你可反駁若政府當時不採取果斷措施,封關封舖肯定不只這確診數字。但這與「祈福黨」的邏輯無異!「明天你大禍臨頭死人塌樓,現在即付給我10萬元,我今晚幫你徹夜開壇祈福,確保你明天大吉大利。」這種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和感覺罷了。

「新冠肺炎」疫情差不多癱瘓全球的經濟及旅遊業。


公布疫情數字不可信


疫情稱冠的美國、巴西、意大利,不是很多人感染又死了很多人嗎?每天都會看到傳媒公布「新冠肺炎的死亡數字」,但是在閱讀這些數據時必須小心。鑑於這些數字帶來連鎖經濟政治的影響,要清楚地了解其理據和含義是至關重要。這些不同國家死亡數字的準確性或可比性如何?病例死亡比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是某段期間死亡佔確診個案的比例,可被視為新冠肺炎的嚴重性,但比率卻大相徑庭。美國為5.84%(26/05/2020確診的1,708,997病例中有99,547人死亡),意大利為14.28%,西班牙為9.5%,德國為4.66%,法國為15.64%,英國為15.54%。可見在歐美發達國家中,有類似醫療保健系統,但同一疾病的死亡率相差三倍似乎很奇怪。病例死亡比率CFR只有三個數據:


1.「確診病例」即實際接受過COVID-19測試和診斷確診的人數;
2.「確診病例」中死亡人數;
3. 相關時段;


另一項更準確的是感染死亡率(Infection Fatality Rate IFR)是估計所有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的人之後的死亡率。要注意並非所有出現症狀的人都有做病毒檢測。再者並非所有感染病毒者都有症狀,因此IFR更難推斷。


確診不等於患病


終究問題在於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中,上述每一項數據都不清不楚。新冠肺炎與03年沙士SARS及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定義不同,例如SARS要有:


1. 發燒定義體温為38°C以上;
2. 有肺炎的放射學X-ray或 CT證據;
3. 白血球偏低或正常,或淋巴細胞偏低;
4. 再加以下三項其中之一:
A. 抗生素治療後3天症狀未減輕;
B. 流行病學聯繫(如今次有到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或後來的武漢市);
C. 與患者有接觸;

筆者認為外國「新冠肺炎死亡」偏高,因多為「老弱殘」死
亡,跟流感無異。 (示意圖)


但今次要確診新冠肺炎(COVID 19)只要一次病毒核酸測試(RT- PCR test)呈陽性便可,並可全無以上條件的要求,更不需要接觸過患者的證據。完全依賴PCR技術來診斷,縱使此技術發明者極力否定它可作為診斷的用途。高達80%的核酸測試陽性者保持無症狀。(1)與外界隔絕的「鑽石公主號」郵輪提供了絕佳環境作調查。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NIID調查科研顯示,即使在70-79歲的人群中,約60%的人也沒有症狀。超過95%的人最多只會出現輕度症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