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JPEX騙案持續發酵 精神科醫生籲經濟低迷時 更應提防騙子

治未病-情緒溫度計-精神透視-JPEX

疫情過後,香港經濟未見明朗,不少人正經歷失業或待業。此情況下,有市民把希望放在網上虛擬貨幣交易上,期望透過投資來個絕境翻身,殊不知卻墮入騙網。近來鬧得滿城風雨,並相信會繼續發酵的事件,無疑會是JPEX,一隻最少騙去港人13億的「虛擬貨幣」平台,報案的「苦主」會陸續增加。

治未病-情緒溫度計-精神透視-JPEX

金融騙案層出不窮,記憶猶新是2008年9月15日的「雷曼兄弟迷你債券事件」,當時牽涉的金額約127億。恰巧兩者都是在9月中爆發,而事隔剛剛15年。兩件「金融事件」各有異同:不同者是雷曼「爆煲」牽涉世界的經濟,影響深遠,而JPEX虛擬貨幣騙案暫時只在特區燃燒,未有波及其他經濟體;相同者全球都正在隔岸觀火,審視本國法例是否能夠保障公民的正當投資,避免重蹈香江覆轍。「虛擬貨幣」其中的「電子錢包」和「區塊鏈」的箇中奧妙,普羅大眾很難明白,而內裡更可能有複雜的政治因素,所以應該避免沾手。


港人參與這個「深不可測」的遊戲,和人性貪婪是密不可分。大家都知道「回報愈高的投資」,所承受的風險也會按比例增加。恰恰在本地經濟低迷,前途不明朗之際,人性冒險的心態也會特別熾熱,正所謂「生意淡薄,不如賭博」。「貪字變個貧」的至理名言,無人不知,但卻成為永恆不變的陷阱。首隻「虛擬貨幣」Bitcoin面世已有十幾年,但各國對這種「去中心化」的交易工具,有不同的取捨。特區政府去年才發表較具體的政策,以確立「虛擬貨幣」能促進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過,在一年之久,當局只向兩隻「虛擬貨幣」發出執照,而其間對「無牌營業」平台的迫切監管,似乎是沒有適當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