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ADHD兒童內在困難易積心病 心理學家:關鍵在於不了解|協康會臨床心理學家李愷盈

治未病-情緒溫度計-ADHD兒童

近年不時聽到學童輕生的新聞,令社會更加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情緒健康。有數據指,本港兒童或青少年精神科患者中,超過一半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而患情緒病及行為問題佔約當中20%至25%。情緒健康對 ADHD兒童其實是一門重要課題,對兒童和家長也是。

治未病-情緒溫度計-ADHD兒童

ADHD兒童的先天困難

根據協康會簡單解釋,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 是指大腦運作與一般人有明顯差異,導致集中能力及抑制衝動能力表現較弱的情況。ADHD兒童比同齡兒童較難抑制行為反應,使他們的行為表現得較為衝動及活動量較高,會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交帶來負面的影響。

「ADHD兒童的先天困難令他們更容易出現情緒困擾。」協康會的臨床心理學家Janice (李愷盈)指出,大部份ADHD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較一般兒童弱,於是遇上壓力時就會即時表現情緒反應。最常見是ADHD兒童在面對學業時,需要長時間專注卻又難以理解課堂內容,導致容易累積壓力,產生想逃避的情緒;加上成績不理想所帶來的挫敗感,使ADHD兒童更不想面對學習,更易產生抵觸。

不被理解的ADHD兒童

Janice主要處理初小的ADHD兒童個案,臨床所見,受嚴重抑鬱情緒困擾的求助個案較少,以輕度情緒困擾為主。因此,Janice主要協助ADHD兒童找出背後原因,並針對問題解決情緒壓力來源就可以紓緩問題。

每個人都會有壓力,小朋友也不例外。Janice之前提到ADHD兒童其中一大壓力來自學業壓力,而另一大壓力來源是社交。

因為ADHD兒童的行為特徵,典型例子如:行為衝動、不能集中、不能安定,都會影響其社交關係。Janice指出,如果兒童身邊的家人或同學不理解這些行為特徵,相處時就會出現很多矛盾和衝突。「例如ADHD兒童動來動去不小心弄到同學,他們不自知影響到別人,久而久之,他們可能遇上被同學排斥的情況,人際關係差,甚至沒有朋友。」

治未病-情緒溫度計-ADHD兒童

專家:先認識,後相處

Janice指出ADHD兒童的情緒困擾的核心問題是不被理解,上文種種情況對ADHD兒童而言可能屢見不鮮,但他們沒有習以為常,只會在內心累積負面情緒和壓力,使他們不想重覆面對這些情況而選擇逃避,並用其手段逃離以上情況。

Janice認為,家庭支持對於ADHD兒童的情緒治療非常重要,而家長必須踏出第一步——理解何謂ADHD。萬一真的發現子女患有ADHD,家長應先坦然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實,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才能協助孩子面對各種障礙。

「當家長對ADHD有清晰認知和充分知識的時候,就可以找出適合子女的育兒策略。」她又鼓勵家長尋找支援ADHD的社福機構協助,一般提供SEN兒童支援服務的機構均有提供家長支援服務,協助家長改善管教技巧。而Janice認為,和ADHD兒童相處的一大關鍵是在於「冷靜」。

治未病-情緒溫度計-ADHD兒童

家長如何做到與ADHD兒童無壓相處?

行為治療一般有助糾正兒童及青少年的行為,但仍需輔以家長和教師從旁的協助,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協助兒童,慢慢改善症狀。

無壓相處第一步:平衡親子時間與訓練

家長發現子女患上ADHD兒童後,為了改善專注力不足等症狀,會投放大量時間於行為訓練之上,忽略了親子相處時間的重要性,顧此失彼。

Janice指出親子時間對支持子女情緒的重要性,「不少香港家長都著重管教,而忽略與子女的情感交流,這對ADHD兒童更大影響。」她認為,家長應該更著重ADHD兒童的心理健康,尤其是ADHD兒童的情緒本身,和ADHD兒童的情緒表達方法,都反映著ADHD兒童的身心狀態。

學習如何回應子女的情緒,對家也是一門不易的課題。Janice提醒家長,回應子女的情緒時,最重要帶有同理心,讓子女感受被關心及理解。若過兒童的情緒長期被忽略, 他們可能會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埋藏在心中,一直累積形成情緒困擾,或會覺得不被理解而作出不合作或其他外顯的行為問題。她舉出家長可以學習的溝通方法例如:

「我看得出你不開心(辨識及接納子女情緒)……是不是因為(探索情緒背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