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視力小偷」青光眼 長期病患致病人及家庭雙重抑鬱|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許少萍

治未病-醫療專科-眼科-青光眼

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病人喪失視力前可能毫無徵狀,令人防不勝防。醫生除了要治療眼睛,協助病人和家屬面對眼疾亦同樣重要。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許少萍醫生講解青光眼。青光眼是慢性病嗎?照顧患者可為青光眼病人提供什麼支援?常聽見長期病患者因自身疾病而情緒低落,照顧者亦同樣因照顧患者而承受壓力,雙方情緒陷於雙輸困境,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照顧者和病人之間的問題?

醫生:青光眼是一種慢性病,病人初期視力尚可,但如果延誤治療,當病情發展至晚期,視力嚴重受損會引致視野變窄和模糊,病人很容易撞到東西。家屬作為照顧者,可以多提醒和陪伴病人,病人外出時亦有依靠,不至於亂撞;第二是很多青光眼病人須長期滴用眼藥水,家屬可以提醒他們準時用藥;第三,家人也可監察病人用藥方法,如滴眼藥水時是否準確滴在眼睛上。以上均是家庭層面的支援,對病者而言十分重要。由於病者和家屬共同生活,雙方可能承受著不同壓力。病人可能因視力變差而影響心情,如家屬可對病人有寬容的心,多開解病人,以紓解他們不安的情緒。治療不僅只是治病,更要照顧到病人和家庭的情緒健康。

治未病-醫療專科-眼科-青光眼

主持:病人是否很難察覺自己患上青光眼?

醫生:青光眼是慢性疾病,病人在早期很難察覺,尤其是長者,一般即使出現青光眼病徵,亦未必懂得向家人提出要驗眼。另一方面,子女帶年邁父母去驗眼,子女亦未必意識到自己也是高危一族;再者,有部分病人的初期徵狀不明顯,導致錯失及早醫治的時機,因此醫生要多跟病者溝通,透過日常健康教育,加強社會對青光眼的認識,並提高大眾對青光眼的警覺性。

醫學界提倡如果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曾患有青光眼,建議在35歲後每年驗眼。如能及早確診青光眼,在病情較輕時用藥治療,有機會可維持一定視力長達數十年,病情控制的關鍵在於求醫時的病情。

主持:誰屬患上青光眼的高風險群組?青光眼初期的病徵是什麼?病人如何發現自己有青光眼?

醫生:很多患有慢性青光眼的病人會有頭痛病徵,但卻以為只是睡眠不足所致,因而掉以輕心,直至幾年後病人開始不停意外撞到東西、視力愈來愈模糊才驚覺要求醫。

此外,深近視(800-1000度近視以上)及遠視人士患青光眼的風險較高。深近視較多出現開角型青光眼,因為他們的眼軸較長,他們的房水排出通道一般沒有變窄,但房水不順利流通;反而遠視的人因先天眼球較細,去水位相對較窄,當達至40-50歲的發病年齡,因白內障開始增加,令房角更窄,有機會出現急性青光眼,會突然感到眼痛。

曾經有一名約60歲的病人,持續出現青光眼病徵數個月,夜間看東西模糊,但睡醒後回復正常。幾個月後其眼壓突然飆高而入急症室,剛開始以為是虹膜發炎,後來才發現是半急性青光眼。其實這位病人的青光眼病徵,早在幾個月內已反覆出現,但因為沒有及早接受檢查,終令病情惡化而突然病發,在較為緊急的階段才能確診急性青光眼,需立即接受手術,此例反映很多人對青光眼缺乏了解,希望藉著節目讓大眾對青光眼有更多認識,明白病向淺中醫才是最理想。

治未病-醫療專科-眼科-青光眼

主持:病人可能較易察覺急性青光眼,但慢性青光眼像視力小偷,會慢慢地偷走我們的視力。如發現有青光眼,能否逆轉青光眼的問題?

醫生:青光眼是不能逆轉的,只可以停止惡化,因此及早發現才有望維持一定視力,但如果發現太晚,可能只可以保留剩餘少量視力。

另外病者和醫者建立互信很重要,對病人家屬的支援亦不容忽視。作為醫生,我們除了醫病外,也會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心理輔導。

曾經有位患上慢性青光眼病人,當我接觸他時,他的視力已經很差,完成手術後第一年情況還不錯,但之後病情又再失控。這位病人開始陷入情緒低落,而且沒有按時覆診,我對此非常擔心,因此致電病人太太了解情況。太太透露,病人因青光眼復發而陷入抑鬱。病人原本是一位推銷員,害怕因病情影響工作,致「手停口停」。太太亦發現他術後變得悲觀,而且有放棄的念頭,因此我便跟他太太說一定要勸他繼續接受治療,即使不回來覆診,也要到公立醫院求醫。

治未病-醫療專科-眼科-青光眼

後來這位病人去公立醫院求醫,但病情仍然不穩定,最終由我們為他再施行手術,術後病情穩定。他育有一對子女,提到他的兒子原本讀書成績不俗,但在他養病期間,為了養家而在中學畢業後放棄學業去賺錢,為妹妹供書教學。後來病人的病情穩定下來,女兒亦大學畢業,但他發現兒子開始悶悶不樂,認為自己因家庭犧牲了前途。這時我再次勸說病人,鼓勵其兒子重新升學,雖然我沒正式跟他兒子見面,但病人轉達了我的意見後,其兒子後來重考公開試,成功升讀大學修讀社工系,畢業後到瑪麗醫院成為醫務行政人員。這位病人每次來覆診提到他的子女也感到安慰,因為兒子成功擺脫了抑鬱,掌握自己的前程。

另外,社會上的支援同樣重要,例如青光眼的病人組織「康青會」,是由一班青光眼病人組成的互助組織,病友間可以互相支援。除了精神上的支援,也有助病人對於病情有更多了解和體會。該組織也會定期舉辦講座,邀請醫生及醫護人員與病人分享,令病人更了解青光眼,這對治療有一定幫助。

主持::每個長期病患者可能會遇到困難和鬱結,始終只有病人最清楚自己的痛苦,其實家屬和患者如何能改善溝通?

醫生:家庭的支援對病人很重要,畢竟長期病不是幾天的事,有機會是終身的挑戰。當病人因病情不穩而發脾氣時,家人如不體諒病人的狀況,可能會加劇病人的抑鬱情緒,甚至鑽進死胡同。有病人可能過度抑鬱而想放棄治療,不再覆診,令情況變得更差。即使之後在家人再三勸解下願意繼續求醫,病情或已加深,治療難度更高。總括來說,不只是醫生,家屬和社會支援也十分重要,如果身邊有朋友受青光眼等長期病患影響,身邊人可能只需一、兩句鼓勵說話,讓病人感受到關愛和支持,便可打開病人心扉,讓他們更勇敢抗病。

主持:日後有機會也請為我們多介紹社會上的醫療支援,謝謝許醫生的分享。

新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