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意外或經歷傷痛,容易導致精神創傷,如果長期未能釋懷,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才能幫助病人走出幽谷?
主持:近年香港接連發生嚴重事故,如演唱會墜屏意外、斬人案等,不少人在這些事件中出現不良的情緒反應,今天邀請到養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醫生,探討一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醫生:近年不幸地發生了多宗重大事故,令不少人經歷創傷,而這些事件有機會導致一種精神疾病 —就是創傷壓力症候群。
主持:當時看到新聞,我內心感到很難過、焦慮,但不知道如何向其他人表達。潘醫生,這種不安心情是否正常反應?如出現以上反應,是否應該要注意?
醫生:沒錯,人非草木,當發生重大事故,我們的情緒無可避免受到牽動。而事情發生後即時產生的情緒反應,一般不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只屬於急性情緒反應,每個人也有機會經歷,而這些情緒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分別,在於時間長短,如果不是持續太久,我們就不用太擔心,但是如果持續超過一個月,便符合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其中一個條件。
主持:請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什麼徵狀?當社會出現重大事故,作為當事人或透過新聞片段接觸事件的第三者,若出現情緒上的變化,甚麼情況下才需要跟進?
醫生:要診斷有否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首要條件是當事人因經歷或目睹事件而引起相當大的創傷,這可以是個人或公眾事件,譬如斬人案是公眾事件,大部分人屬於目擊者;亦有部分事件受影響的是當事人,如一位女士遭性侵,對她來說便是痛苦的個人經歷。另外,亦有人因為家人遭遇不幸而受到創傷,如親人突然逝世、患上嚴重急病、發生意外。
其實,最初發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個案與戰爭有關,很多軍人因為曾目睹戰場上的可怕情景、經歷身邊的人受傷和死亡,在戰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及情緒問題,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因而喚起全球關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