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時期,不少人為了呼吸新鮮空氣,及增強身體免疫力,都會到郊外 行山 。不過,在行具挑戰性的山路時,很容易會受傷。特別是 夏天 酷熱天氣下,身體較易流失水份容易中暑!以下有6個 野外急救 方法,讓各位遠足人士可以自救之餘,更可以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野外急救 一、拗柴
拗柴是最常見的行山傷患之一,指腳踝關節韌帶撕裂,一般常見於關節過度伸拉或扭動,引致腫脹、疼痛及瘀斑等。
面對扭傷腳情況時,可使用「RICE」處理法:
R: Rest 休息 – 於受傷後48小時內,讓傷肢休息,以免加劇傷勢。
I: ICE 冷敷 – 如出現紅腫情況,利用膠袋盛載冰塊,並敷在患處上,紓緩腫脹及痛楚。
C: Compass 加壓 – 利用彈性繃帶包紮患處,固定傷肢
E: Elevate 抬高 – 墊高傷肢,有助減輕痛楚。
野外急救 二、抽筋
抽筋也是常見的遠足傷患,一般是因為熱身及拉筋不足所致。於遠足時,若突然用力,同樣有機會令小腿抽筋。
當小腿抽筋時,應先伸直雙腳,再慢慢地抬起,將腳掌向上屈及壓向膝頭方向,然後輕按抽筋位置。
野外急救 三、出血
在行崎嶇山路時,容易跌倒及擦傷,有機會引致出血。
一般建議讓骨折以外的傷者躺平休息,及墊高傷者,再以清水沖洗傷口。以敷料遮蓋及壓住傷口止血,然後用繃帶包紮。不過,如果傷口有異物或斷骨凸出,應先固定傷肢,並於傷口邊緣施壓,包紮後檢查傷肢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