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對飲食失去控制、身體形象失調都是心理病 四種進食失調症你知幾多?

治未病-情緒溫度計-進食失調症

說起心理疾病我們通常會想起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病,但其實飲食失調症也是常見疾病之一。根據全國飲食失調協會,全球有 7000 萬人患有飲食失調症。日本是亞洲飲食失調患病率最高的國家,其次是香港、新加坡、台灣和韓國。可是社會上不少人還是對此症一知半解,今天就來了解下它的類別和症狀。

治未病-情緒溫度計-進食失調症

本地情況

由於香港政府暫未有一個專門醫治進食失調症的計劃,患者需往不同醫院部門或團體求診,例如在公立醫院求診,經普通科門診轉介下,19歲以下的患者可向兒童及青少年科求診;19歲以上的則向成人精神科求診。可惜進食失調症需要長時間的心理治療,香港的醫院卻缺乏足夠人手應付此症,故此大部份患者也得不到及時的治療。

————

從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2021-2022年度的數字可見,飲食失調患者中逾九成是女性,而年齡大多落在16至25歲。在147宗求助個案中,33.4%屬厭食症,23.8%屬暴食症,6.1%屬狂食症,其餘36.7%屬其他類別的進食失調症。究竟這四種進食失調症有何分別?

治未病-情緒溫度計-進食失調症

四大常見進食失調症

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沿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列出以下症狀。

———

1. 神經性厭食症 Anorexia Nervosa

——

– 限制能量攝入,導致在年齡、性別、發育軌跡和身體健康層面上體重顯著偏低
– 即使過輕,也強烈害怕體重增加
– 身體形象失調、依賴體重或體形作自我評價、否認當前體重過低的嚴重性

——

2. 神經性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

——-

– 2小時內吃大量食物並缺乏控制感
– 反復出現不適當的補償行為(嘔吐、瀉藥、運動、減肥藥)
– 暴食和補償行為平均每周至少發生一次,持續三個月
– 自我評價受到體型和體重的過度影響

——-

3. 狂食症 Binge Eating Disorder

———

– 反復吃大量食物,超過大多數人在類似短時間內吃的量
– 吃得很快、吃得過飽以及秘密進食,在暴飲暴食時感到痛苦
– 在發作期間對飲食缺乏控制感(例如,一種無法停止進食或控制自己吃什麼或吃多少的感覺)
– 三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發生一次暴飲暴食

———

4. 其他類別的進食失調症 OSFED
因經歷類似厭食症、暴食症和狂食症的症狀而感痛苦,但不符合這些疾病的完整標準。

———

例子包括:
– 非典型神經性厭食症——符合厭食症標準,雖然體重持續下降,但仍保持在或高於其身高和性別的正常範圍。
– 神經性貪食症(頻率低和/或持續時間有限)——符合貪食症的標準,但暴飲暴食和補償行為每周少於一次或持續時間少於三個月的除外。
– 暴食症(頻率低和/或持續時間有限)——符合狂食症標準,但平均每週暴食次數不超過一次或出現症狀的時間少於三個月。
– 淨化障礙——有如自我催吐或濫用瀉藥的淨化行為,但不會暴飲暴食。
– 夜間進食綜合症——在夜間醒來後反復進食,或在晚餐後暴飲暴食。

———–

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指其他類別的進食失調症佔求助個案比例最高,市民未至厭食、暴食和狂食的程度已察覺不妥,反映近年人們的求助意識有所提高。長期暴食或拒絕進食可以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後果,如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有以上症狀應盡早求助。


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