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助聽器連噪音也放大長者拒絕戴?3大要點善用助聽器|養和醫院聽力學家區建國博士

治未病-醫療專科-長者聽力-助聽器

年紀愈大,聽力可能會因為自然衰老而慢慢變弱,長者可能因而減少與家人和朋友溝通,甚至變得抑鬱。佩戴助聽器有助加強聽力,但為何仍有長者不願使用助聽器呢?

治未病-醫療專科-長者聽力-助聽器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聽力學家區建國博士,講解長者與助聽器。長者們到了某個階段是否都要面對聽力障礙的問題,我們如何界定聽覺出現問題?那大約到什麼年紀會出現此問題?

博士:我們通常會將60歲以上的人士稱為長者,但聽力障礙多數於50多歲時已開始出現。聽覺障礙可分為不同的種類,我們要先了解耳朵不同位置出現聽覺變差的原因和可能性。首先是「外耳道」,可能會被耳垢或障礙物堵塞;接下來是「中耳」,即是耳膜、耳骨及中耳腔。中耳腔會因發炎而出現積水、甚至耳膜穿破,會影響聽力;最後是「內耳」,即是耳蝸的位置,有聽覺細胞和神經,而長者可能因為年齡導致內耳聽覺細胞退化。

一般以為長者聽覺變差,只是聲量大小的問題,其實長者聽覺退化亦會影響聲音頻率的分辨能力,譬如長者一般較難分辨1000頻率和1100頻率的兩個音;另外,長者對聲音時間長短的敏感程度下降也有影響,譬如,「街」是時間較長的語音,「雞」為時間較短的語音,長者可能無法區分不同時間長短的語音而聽不出「街」和「雞」的分別。總括來說,長者聽覺變差受聲量大小、頻率辨別和時間長短等三方面影響。



治未病-醫療專科-長者聽力-助聽器

主持:區博士,你提到頻率的問題,可以具體舉出例子嗎?

博士:頻率即是聲音的高低音,長者需要兩個聲音的頻率相差多一點才能聽出來,譬如「du」和「do」兩個音頻相差很小的聲音,長者是聽不出來的。即使將1000頻率的聲音和1100頻率的聲音比較,長者亦分不到,要和1500頻率的聲音作比較,才分辨到是兩個不同的聲音,這也是失聰者會面對的困難。

主持:區博士,談到聲音大小,長者有時聽到、有時聽不到,是因為「撞聾」嗎?還是和聲音大小無關係,反而是和頻率有關?

博士:這亦與頻率有關,「撞聾」可能是因為耳朵功能因年紀漸長而退化,對高頻率聲音的辨識度下降,例如我們常說grandma有high pitch loss,長者聽力退化首先影響到接收高頻率的聲音,慢慢亦會影響到低頻率的聲音,因此他們會聽不到部份的發音,譬如「我食豉油」的「豉」/s/是高音,長者可能只聽到「我食油」,但聽不見「豉」字,便會產生誤解。而外國和香港也曾做過研究,倒車時會發出高頻率的聲響以提醒行人要小心,但有長者曾因為聽不到這些高頻的倒車聲而被車撞到,因高頻失聽,產生這些意外在外國和香港也曾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