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自己「扭親少少腳」,小心高位腳踝扭傷!高位腳踝扭傷是一種韌帶聯合損傷,其韌帶位於脛骨和腓骨之間。它比一般腳踝扭傷少見,亦需要更長康復時間。水腫問題較為不明顯,而且通常在受傷數日後才出現瘀青,所以不少人因而延誤康復治療。
精彩節目內容推介:
認識腳踝生理結構
要了解高位腳踝扭傷,首先要知道腳踝的生理結構。
高位腳踝扭傷是一種韌帶聯合損傷(Syndesmotic injury),其韌帶位於脛骨和腓骨之間,例如前下脛腓韌帶(An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後下脛腓韌帶(Pos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骨間膜(Interosseous membrane)、骨間韌帶(Interosseous ligament)等。而低位腳踝包括外側的腓骨和足部之間(包括前距腓韌帶、跟腓韌帶、後距腓韌帶等),以及內側脛骨和足部之間韌帶(脛距韌帶、脛舟韌帶、脛跟韌帶)。簡單來說,如下圖所示,黃色位置為高位腳踝,藍色位置為低位腳踝。一般常見扭傷發生在藍色區域,而在黃色區域的扭傷則為高位腳踝扭傷。
高位腳踝扭傷VS普通扭傷
一般腳踝扭傷(如下圖)是在腳跟向內扭轉的情況下外側韌帶扭傷,最常受傷的韌帶為前距腓韌帶( ATFL),而高位腳踝扭傷常見在腳踝背屈(腳跟向上)的情況下,脛腓骨之間因受外旋力扭傷高位韌帶。
高位腳踝扭傷與一般扭傷比較,水腫較為不明顯,而且通常在受傷數日後才出現瘀青,所以很多病人以為自己「少少扭親」,延誤康復治療。例如臨床不少病人踢波或做運動扭傷腳,腳踝有少少腫痛以為自己「休息下就冇事」,但一直都未能痊愈。到數個星期後去求醫,結果發現原來是高位腳踝扭傷。高位腳踝扭傷其他症狀包括蹠屈(腳尖向下)角度變差(左右對比)、難以掂腳尖行路,以及走路、行樓梯時難以承重。
比較一般腳踝扭傷(如外側腳踝扭傷),高位腳踝扭傷需要更多及更長時間的保護期,以避免因過早下肢承重而影響脛腓骨穩定性,從而阻礙高位腳踝韌帶康復。因此高位腳踝扭傷需要更長康復時間,由6-8星期至6個月不等。
腳踝扭傷急救:「RICE」原則處理
如果腳踝扭傷,不論高位還是低位,大家都可先用「RICE」原則急救處理,然後盡早求醫。「RICE」原則是指Rest(休息)、Icing(冷敷)、Compression(壓力)、Elevation(抬舉)。傷者可減少受傷下肢的承重,如利用拐杖或接受撐扶,受傷初期約每3小時為患處用冰袋冷敷15分鐘,利用彈力繃帶或運動布貼去固定患處及減少水腫,以及當坐下及躺卧時把患肢提高去幫助消除水腫。
註冊物理治療師湯翠童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Pexels、Freepik
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