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近半幼童有頭型問題可改善 把握子女兜風耳黃金矯正期|養和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黃嘉賢

新城健康+養和醫院

新手父母對嬰幼兒的一切都很著緊,但是否萬無一失?不少新手父母不知道新生嬰兒可能要面對外觀上的問題,例如頭型及耳朵變型問題,及早發現嬰兒外觀問題,正面處理,通常不會影響到嬰兒幼發育成長。有請養和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黃嘉賢醫生,跟各位新手父母詳細分享。

精彩節目內容推介: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黃嘉賢醫生解構BB美容,是次題材似乎並不是與護膚相關,而是有關BB出生後外觀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容易察覺嗎?

醫生:今天談的BB美容,與護膚無關,而是針對BB出生後外觀上的問題。其實養和醫院在過去兩、三年開始,接觸到很多剛出生、只有幾個月大的嬰兒有兩個常見的外形問題,第一是耳殼變形,第二是頭型變形。如果可以及早面對及處理,治療效果會很理想。

治未病-醫療專科-兒科醫生-矯正幼童頭型

主持:耳殼是指哪個位置?是否耳朵外面的位置變形?

醫生:對,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初生嬰兒的耳朵會像小兔子般摺起來、質感軟棉棉,出生後幾天會變回正常形狀,但也有5%小孩,耳朵外觀好像不太正常,最常見的是「兜風耳」,而且越來越「兜」;也有小孩的耳朵摺起來,像小兔子的耳朵並下垂;亦有部分小孩的耳朵像電影⟪星空奇遇記⟫中的角色冼樸的耳朵般,外形較尖。

最近有個案的小孩耳朵形狀像餃子,但邊緣沒有彎起來,而是完全拉直。這些外觀問題雖然對小孩的健康沒有大影響,但部分家長可能會擔心子女長大後需面對外觀引起的自尊心問題。

治未病-醫療專科-兒科醫生-矯正幼童頭型

主持:雖然不會影響健康,但是外觀亦很重要,小孩長大後可能會因自己跟別人不同而感到自卑。為什麼會出現「冼樸耳」、「兔子耳」、「兜風耳」和「餃子耳」,到底是什麼原因令耳殼變形?

醫生:不少個案的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在媽媽懷孕期間受壓至兩邊耳朵變型,但根據我的臨床經驗,不少個案是遺傳所致,譬如孩子有「兔子耳」、「兜風耳」,我會觀察父母的耳朵,甚至查看父母小時候的照片,以確認是否受遺傳因素影響。

如果父母都有類似情況,那麼孩子的耳殼變形很可能是由遺傳因素所導致的。家長可能不在意耳殼變形的問題,但小朋友可能會介意,如早注意到問題,其實有機會及早矯形,不需要待長大後才做手術。

治未病-醫療專科-兒科醫生-矯正幼童頭型

主持:如果可以及早發現,便可透過矯正耳模治療而不用做手術。另外,近年越來越多人關注小朋友的頭形問題,很多初生嬰兒的頭型單邊扁塌,這是否跟頭骨生長得不理想有關?也有說法是嬰兒總是側睡某一邊,壓住頭骨,令頭形出問題,這個說法對嗎?

醫生:其實頭形變形原因眾多,主要有兩個常見情況,最常見是頭形歪了,譬如長時間側睡右邊,右邊的頭形會變平,剛出生時可能開始只是輕微扁平,但繼續只側睡右邊,便會導致越來越平,屆時不僅是後腦勺有問題,還可能影響額頭和耳朵的位置,如從頭頂俯瞰下去,形狀像平行四邊形。


第二種常見的情況,就是後腦勺扁平、形狀像梯形,側望可看到後腦位置扁平,因為現在普遍會建議嬰兒仰睡,而非趴睡。以往很多嬰兒趴睡,這種睡姿令頭部不會有大變形問題,但趴睡對嬰兒是有危險的,有機會引致窒息。因此,自1992年起,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嬰兒仰睡,但仰睡的問題是其腦勺受壓力的時間會更長。

其實嬰兒出生時頭型通常都會有點歪,如果不理會,頭型會慢慢變得越來越歪,連頸部肌肉也收緊,但其實這個情況不需要太擔心,因為這是很普遍的情況。當小朋友開始坐立時,便會慢慢回復正常,不過如果小孩的頭形過分歪、扁平,則未必可完全回復正常。

治未病-醫療專科-兒科醫生-矯正幼童頭型

主持:如果頭骨變形與出生後的睡覺習慣有關,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幫忙矯正,是否要矯正睡覺的姿勢,便可預防頭型變歪或後腦勺位置扁平等問題?

醫生:沒錯,家長應多留意孩子的睡姿,避免頭部變形情況變得太嚴重。首先,醫生不會建議趴睡,不應該為遷就頭骨形狀而冒任何風險,反而會提醒父母多留意子女睡姿,如孩子總是側睡左邊,那麼家長可嘗試將孩子的頭轉到右邊,當然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孩子可能很快會再翻回來。因此建議父母可以在跟孩子玩耍時,多在右面跟他玩,讓他自然把頭轉到右邊;反之如果孩子傾向向右面側睡,則應多在左面跟孩子玩耍,目的是盡量平衡兩邊。

家長還需留意俯臥時間(tummy time),當孩子趴著但是清醒時,多幫孩子轉頭,也可以紓緩頭部受壓的情況,希望可以從以上簡單幾點,進行位置性的處理,直至孩子由5個月大時,頭形通常會自然會回復正常。


部分小孩的頸部肌肉過緊,令他們慣性側躺某一邊,導致其頭部亦經常側向一邊,醫生一般會建議小孩及早開始進行物理治療,放鬆頸部肌肉,有助頭型盡快恢復。

治未病-醫療專科-兒科醫生-矯正幼童頭型


主持:想不到初生嬰兒只是在發展階段,原來也需要進行物理治療去處理頸椎問題。

醫生:人的腦部在最初一至兩年發育得最快,第一年頭部的生長非常迅速,且最具可塑性,因此初生嬰兒的頭形如歪得太嚴重,應該在第一年處於可塑的生長期內盡快矯正。

治未病-醫療專科-兒科醫生-矯正幼童頭型

主持:治療方面,請解釋耳殼變形的問題,耳殼變形應在幾歲之前處理?

醫生:其實應在初生嬰兒的軟骨未變硬之前處理,所以在嬰兒出生後數天便要開始觀察,如發現耳朵過度摺耳,應盡量安排在首兩個星期內,為嬰兒配戴一個簡單的耳模貼,那是一條彎曲的膠耳模條,貼在耳朵形狀不理想的位置。

越早介入處理,所需時間越短,部分個案只需兩個星期便可以脫模,耳朵可以依照塑造的形狀繼續生長;部分嬰兒較遲才介入處理,譬如兩、三個月大才安排矯形,效果就可能不太明顯;更有部分個案是6個月大、一歲才來,仍可以嘗試,不過可能需貼一段長時間,例如約6個月或8個月。總括而言,最好在出生後兩、三日便用耳模貼,療程一般只需兩至三個星期,而且效果最理想。


主持:貼了耳模貼,嬰兒會否感到很不適?

醫生:嬰兒不會有貼著耳模貼的感覺,亦不會覺得不適,因為耳模貼很柔軟,不過若嬰兒對膠紙敏感,我們會建議家長先移除,待過敏情況結束後約一至兩天後再嘗試。


主持:除了耳模貼,剛才黃醫生拿出一個像頭盔的東西,是否用來協助改善頭型?

醫生:沒錯,不過這種頭盔在市面上買不到,它亦不是單車頭盔。每個頭盔需依照小孩的個別頭形度身訂造,而這類頭盔的特點是可以調較大小、調教內裡海綿的位置及厚薄,所以每個小孩的矯正頭盔均是獨一無二的。

主持:若初生嬰兒的頭型需要改善,父母可以先從小朋友睡姿糾正,如果左右平衡的訓練沒有效用,才需要用頭盔矯正,對嗎?

治未病-醫療專科-兒科醫生-矯正幼童頭型

醫生:沒錯,一般不會即時使用頭盔矯正,通常會先觀察4至6個月,如有需要才考慮使用頭盔,如在4至6個月後發現頭型變形的問題仍然很嚴重,這便是最佳時機為小孩進行檢測、評估、計算頭型的分數,以了解其變形的程度,再訂製頭盔矯正。

主持:如果沒有及時使用頭盔矯形,小孩的頭骨發展會否隨著成長而自然改善?抑或是不會好轉?它會影響頭骨、頸部肌肉的發展嗎?

醫生:其實家長不用太擔憂,即使不使用頭盔,大部分人也會慢慢恢復正常。實際上,約40%至50%小孩都有頭型問題,大部分個案會隨成長而慢慢改善,只是最嚴重的變形可能未必可以完全改善,部分個案的左邊和右邊的額頭有高低,亦有個案影響到將來顎骨的發育,不過只屬於少數。整體上,大部分小孩只是有外觀上的問題,對他們的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

治未病-醫療專科-兒科醫生-矯正幼童頭型

主持:如果錯失了改善耳朵矯形的時機,例如「兜風耳」已經形成,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醫生:如果已長大成人,仍可使用耳貼,它像雙面膠帶,只需貼在耳背,有助短暫改善外觀;如果想徹底矯正,可考慮尋求矯形科醫生的評估及治療,但效果不算太理想。

主持:如果家長能夠及早注意到改觀上的問題,便可以把握黃金矯正時間。

醫生:家長毋須太擔心,如果有任何疑惑,可帶同子女尋求兒科專科醫生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