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私家醫生防治糖尿高血壓 縮短公院輪候時間

基層醫療-慢性疾病-一人一家庭醫生

過往我們習慣患病才去看醫生,很可能拖到病情嚴重時才求醫,或是發現時已錯過及早治療的黃金期。去年底政府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計劃,透過社區推廣「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醫生,早前接受訪問時,介紹了《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到以往醫療系統注重治療,即有病才去醫治的概念,而《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就是想建立一個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制度,推廣「預防勝於治療」。

計劃於社區建立一個家庭醫生系統,讓市民可以於社區內,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生。這些家庭醫生,亦可能會於地區康健中心當助理,幫助市民預防疾病及提高健康狀態。

圖片來源: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基層醫療服務對象

基層醫療的服務對象是所有香港市民,並不是只服務低收入家庭。整個醫療改革是透過家庭醫生、地區康健中心等,提高市民的預防意識,同時於社區內為市民提供醫療支援。

政府預計於今年第二、第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資助市民透過「一人一家庭醫生」和跨專業公私營協作模式,讓市民在私營醫療服務界別診斷和管理慢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壓和糖尿病)。

彭飛舟醫生指出,香港現時大概只有23%的市民是有固定的家庭醫生,但研究顯示,有固定家庭醫生的人,相比沒有家庭醫生的人,健康狀態更好。

助市民建立健康計劃表


政府計劃先建立家庭醫生系統,再透過「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作為介入點。高血壓和糖尿病這兩大疾病,常見於40多歲後。市民可透過篩查,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這些慢性病。

政府資助市民,過了某指定年齡後,可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建立健康計劃表,隨後就會推出慢性疾病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篩查。

政府提供針對性資助


醫務衞生局轄下設立策略採購統籌處,透過統籌處跟業界相關人士一起討論,哪個資助計劃是最有效可行。要取得資助的醫生,必先登記成為基層醫療計劃的家庭醫生。

現時香港有一萬五千多名醫生,部分是於醫院、醫管局及公營系統工作。其餘的醫生,有的是專科醫生,而可以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醫生,估計有四至六千名醫生。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提供針對性的資助,給予配對好的市民及醫生,鼓勵醫生持續跟進病人的病情。

彭飛舟醫生認為,家庭醫生的概念本身是一種關係,當一個家庭,跟一位家庭醫生建立長久的關係,當成是「家庭成員」之一。現時我們有「家庭醫學」這專科,讓醫生有更好的溝通技巧,跟病人建立更好的關係。

圖片來源:基層醫療健康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