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談起肺癌,往往因為發現得太遲而導致病情早已惡化,治療肺癌的難度相對增加,而肺癌病人的死亡風險也較高。不過,肺癌再非「不治之症」!香港近五年的肺癌死亡率持續下降,反映大家已經有意識更早發現肺癌警號,及早治療。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清淟醫生,跟我們談談肺癌。肺癌給我們的印象都是和吸煙有關,也有其他原因如基因突變所致,而且往往是比較後期才能發現,近年醫學進步不少,治療肺癌方面是否也有新的資訊?
醫生:很多時病人或家屬一聽到患上肺癌,便以為等於絕症,這是絕對不正確的。由於以往多數患肺癌的病人都是較後期或比較難發現,但醫療科技進步例如有篩查,加上大眾的健康意識增加,令肺癌更容易被發現。
現在無論是早期、中期或者晚期的肺癌,治療上亦有很大突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病人的存活率亦有所提升。事實上最近香港癌症的統計數字,反映近五年的肺癌死亡率,不論男性、女性也同樣錄得下降,顯示肺癌再非「不治之症」。
香港肺癌病發率最新趨勢
主持:根據本地數字,肺癌是癌症頭號殺手。吸煙是否患上肺癌的主要因素?
醫生:吸煙仍是引致肺癌最常見的因素,不過肺癌病發率在近十年確實不斷下降,主要歸功於吸煙人數下降,尤其男性吸煙率減少,反而女性吸煙人數卻輕微上升,但在臨床上,女性肺癌患者較多沒有吸煙習慣,而且比較年輕,暫時尚未清楚成因,不過男性的肺癌病發率下降情況理想。
2型原發性肺癌病徵易忽略
主持:有什麼病徵令大眾可以更早發現肺癌?
醫生:如果是原發性肺癌,可簡單分為中央型和周邊型,中央型即發生位置較接近主氣管;周邊型則發生於肺部其他細小的氣泡。中央型肺癌的徵狀相對明顯,患者會出現咳嗽、多痰,甚至咳血或者氣喘;周邊型肺癌相對較少徵狀,當腫瘤長大至影響氣管,才會有明顯徵狀出現。如肺癌已擴散至骨骼,可能會引起疼痛;擴散到腦部可能會有抽筋等病徵出現。
不過肺癌難以單靠病徵發現,特別是周邊型肺癌,其早期表現很正常,而部分中央型肺癌患者多是長期吸煙人士,可能患有長期吸煙引起的肺病,如肺氣腫、咳嗽、氣喘等,即使因肺癌而導致徵狀加劇,病人也可能會忽略這些警號。
預防太遲發現肺癌
主持:是不是很多人當發現有肺癌時已是晚期?
醫生:沒錯,因為早期肺癌不一定有明顯病徵,剛才亦提過徵狀容易與其他肺病混淆,而且肺癌相對比較容易擴散到其他位置,所以很多時病人發現肺癌時已屬較後期。
如果想在早期的時候發現肺癌,可以進行電腦掃描檢查肺部作篩查,不過並非每個人也要做,一般會建議較高危群組,例如50歲以上、吸煙人士或有家族病史,可定期進行低劑量胸腔電腦掃描,可以提早發現肺癌。
主持:不同期數的肺癌,治療方案是否也有不同?目前有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案嗎?
醫生:簡單來說,第1期和第2期即是腫瘤只集中影響一邊肺部,第3期通常已擴散到淋巴,而第4期一般已經擴散至另一邊肺、有肺積水或者已經擴散去其他遠端器官,如肝臟、骨骼等。
第1期和第2期的治療方法以切除為主,透過外科手術將腫瘤切除,傳統的方法是部分病人在手術後或需要做化療,減低復發機會;較新的方法是病人可在手術後,除了進行化療,如果病人適合用標靶藥物,也可加上標靶藥,維持兩至三年能更有效地預防復發。部分有基因突變的病人,使用標靶藥物去預防復發,整體效果比單單使用化療好。
另一個新的治療方法適合部分因為身體狀況或肺功能問題而無法進行手術的病人,可以利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消除腫瘤,這方法可以精準地以高劑量對付腫瘤,只需要大約五次療程,已可以把腫瘤消除,避免傷害到腫瘤旁邊的正常組織之餘,也減少病人來回醫院進行療程的奔波。
主持:那麼第3期和第4期肺癌的治療方法,與以前又有何不同?
醫生:以往絕大多數第3期肺癌病人,也不會建議做手術,傳統方法主要考慮做放射治療、化療,兩者一同進行或者前後進行,希望把腫瘤消滅,雖然有部分病人用此方法可以短期控制到腫瘤,但長遠再復發的機會仍高。至於新的治療方法有兩個範疇,第一個範疇適用於可用標靶藥的病人,醫生可能會建議病人先用標靶藥,有機會用了兩個月標靶藥已成功令腫瘤縮少,可由第3期變成第2期,甚至第1期,到時再進行手術切除,控制病情的機會大大提高。
另一範疇是免疫治療,利用藥物刺激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目前免疫治療的應用日漸成熟,一般完成放射治療和化療的病人,可以再進行兩年免疫治療,減低復發機會。有部分病人在進行放射治療前,先開始免疫治療和化療,效果更好。
至於第4期肺癌,即是已擴散的病人,治療主要目的是希望控制腫瘤,有機會令它變成一個慢性病。首先視乎病人可不可以用標靶藥,如果可以用標靶藥,有機會可以長時間使用標靶藥去控制病情,剩下來的腫瘤便進行外科手術切除。另一個方法便是免疫治療,有部分病人需要和化療同步進行,有機會把病情控制得更好。
另外,由於部分肺癌病人涉及基因突變,故也要找出有什麼藥物可以幫到病人,病人可以進行肺癌腫瘤基因檢測,檢視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有沒有基因突變,再配對相應的藥物。長時間使用標靶藥物,有部分病人可能對藥物出現抗藥性,屆時要再抽組織檢驗基因,看看基因變化,再針對不同抗藥性情況處方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