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性取向屬先天形成或後天塑造? 參與便服日有助孩子了解多元性別

當孩子踏入青春期時,基於生理上的成長和荷爾蒙分泌增加,性別的身體表徵漸漸變得明顯,身理上的性別形成過程中,在正常情況下會對異性產生好奇,雖然亦會有例外的,但面對子女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心的階段,家長的反應及應對方式將會成為孩子未來身心發展的關鍵。


強迫孩子吃飯小心弄巧成拙 4大方法讓孩子自願進食 | 羅懿德 兒科職業治療師

參與便服日有助學生學會包容

不少學校都會舉辦便服日,目的是希望學生能認識和尊重多元的性別關係,包括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及雙性別人士的意識。多元性別所帶出不少具爭議的社會話題,包括同性婚姻與撫養、宗教、歧視等,若孩子在青春期的成長中沒有正向的引導,日後當有機會接觸到多元性別的議題和人士時,便有機會因而感到無所適從,甚至產生抗拒。學校借助便服日讓學生了解社會上存在多元性別的情況,向學生說明活動理念後,通過由學生自主選擇能代表關注議題的顏色服裝,使學生自主地搜尋相關資訊,以及過去在社會上各持份者關注的理據,從而達至相互理解,互相包容的效果。

性取向的形成分為後天與先天因素

有家長因懷疑子女出現同性戀傾向而向社工尋求協助,希望能「糾正」子女的性取向問題。不少科學研究顯示,性取向並不是任何形式的疾病,更不是精神問題,是天然生成的;然而,後天的影響是另一種不可忽視的元素。故此,家長在遇到子女的性取向疑慮時,需要冷靜應對,並需要先了解問題的起始原因後,再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後天生成的原因有多種,包括肢體創傷、心靈發展變異、以及受到欺凌等情況,這些情況在沒有及時處理的話,在成長後則需要長時間的心理治療才能把心結解開。

社會是多元化的,不能完全排除能夠接觸多元性別人士的機會,能夠及早認識和接納是成長中的德育培訓,也是學習互相尊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