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疝氣 俗稱 小腸氣 屬器官內部移位 |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

疝氣 俗稱 小腸氣,成因為人體器官內部移位,最常見為 肚臍 周邊或 小腸。男性較女性易患上小腸氣,而動手術令器官返回正確位置為醫生建議的醫治方法。但因為 小腸氣 而導致胃部不適,則可利用藥物治療。其實 小腸氣 是能夠預防的,今日邀請到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恆講解一下。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主題是 疝氣,可以介紹一下是甚麼來嗎?

醫生:疝氣,即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小腸氣,是指當體腔內的器官通過身體腹壁缺口,移動到外層。簡單而言就是體內任何一個器官脫離了原本位置,去了另一個空間的情況。

疝氣 即 體內器官移位

主持:為什麼 器官會移動至另一空間?

醫生: 其實每個身體空間之間都有「通道」去連接,有些「通道」是先天性的,例如腹股溝,即是男性輸精管連接睪丸的「通道」;後天性的「通道」一般是因為經常進行劇烈運動,或者有長期便秘、咳嗽、吸煙等問題,使腹部位置形成壓力,令正常通道擴大,內臟因此容易推出到另一個空間。不過內臟只是離開了原本的位置,但仍然被表皮包裹,並非走出了肚皮外面。

主持: 最常見的 疝氣 病例是甚麼?

醫生﹕ 腹股溝 是最常見出現 疝氣 的位置,即是人體腹部連接大腿交界處,亦就是坐著時大腿間的空隙。為什麼這位置會容易形成 疝氣 ?男性的睪丸是在腹腔內形成,再慢慢下移至陰囊,所以該位置先天有個「通道」讓睪丸從腹腔內移動到到腹腔外。然而,如果腹腔內壓力上升,例如抬舉重物,或者有長期慢性咳嗽、便秘等問題,久而久之就有機會將內臟(通常是小腸)或脂肪擠出,形成 疝氣 ,甚至連大腸、膀胱也有機會突出。

另外肚臍周邊也是經常出現 疝氣 的地方,肚臍是臍帶連接著的地方,當我們出生時剪了臍帶後,肚臍的位置會自動癒合,但仍是較薄弱的地方。如加上後天因素包括經常咳嗽或抬舉重物,都會增加肚臍位置的壓力,令內臟有機會突出,形成疝氣的現象。

疝氣 或會突肚臍


主持:病人通常會如何發現自己有 疝氣?

醫生﹕ 以腹股溝為例,通常男士會突然發現做運動或行走時,腹股溝有下突起物。但當病人平卧,或稍作按摩後大多可把突出的部分復位,另外其他疝氣最常見的徵狀就是突肚臍。

主持:除了長期便秘和咳嗽會容易出現 疝氣 ,還有沒有其他因素?

醫生:其他因素例如腹部以往手術切口癒合不理想,或過量腹部運動時令腹腔壓力增加,亦會增加傷口撕裂的機會,特別是造口手術附近,更容易出現 疝氣 。另外,多次懷孕和前列腺增生都會增加 疝氣 機會。

主持: 男士出現 疝氣 的比率是否比女士高?

醫生:一般來說,男士出現腹股溝小腸氣的機會較高,雖然男士和女士腹股溝都有空間,但男士的比較大,有較高機會患上 疝氣。

主持:醫生一般如何確認病人是小腸氣,是否有特別的檢查?

醫生: 大部份的小腸氣主要靠醫生根據病人病徵及簡單檢查確診,並不需要特別檢查,尤其是腹股溝、突肚臍的情況基本上顯然易見。不少病人或會以為是腫瘤,但疝氣所形成的小腫塊會「時出時入」,即一時出現、一時消失,非像腫瘤般長時間突出。

以手術幫器官返回原位

主持: 當發現有小腸氣腫塊,是否需要立即進行手術?

醫生:大部份 疝氣 都有風險,除了突出的腫塊會影響外觀,更有機會卡住小腸,影響腸道暢通和血液供應,造成小腸梗阻的情況,嚴重更會引致小腸壞死。除非病人的情況不適合接受手術或無法承受手術的風險,否則我都會建議做手術修補 疝氣。特別當突出的器官無法推回原位,就更加需要以手術修補。


主持:手術的過程是怎樣?


醫生:小腸氣手術一般可以分為微創修補或傳統開放式修補。其中微創手術病人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外科醫生會在病人的下腹開三個小孔進行微創修補,放入一塊人工網膜覆蓋 疝氣 缺損的位置,人工網膜會和附近的組織融合,強化腹壁內的缺損,令器官不會再移位;但如果病人已出現腸塞、卡住器官,出現疼痛或者壞死性現象,就需要做傳統開放式手術。


主持:鄺醫生,以你的經驗,病人大多是以微創方式進行修補就可以嗎?

醫生: 是的,香港市民教育水平較高,很多時一發現有問題就會立即求醫。大部份情況都可以做微創手術處理,以腹股溝疝氣為例,修補手術一般約需一小時完成。當然也有例外,如疝氣變得越來越大,不能復位、卡住小腸,造成小腸梗阻,就有機會要進行傳統開放式修補手術。

主持:手術修補疝氣之後,有機會復發嗎

醫生:疝氣復發多在同一個位置,但現今科技和手術技術發展成熟,復發機會少於百分之一至二。

患者或感到胃部不適


主持:醫生你提到疝氣可以不外露,那麼病人是否很難自我檢查發現?


醫生:發生在身體裡面的疝氣的確是很難被發現,很多時都是當病人感到不適去求醫,醫生通過檢查或者電腦掃描時才發現。其中一個最常見的情況就是食道和橫隔膜之間的裂孔疝,胃被擠上了胸腔的位置,這種疝氣和胃酸倒流很有關係,或會有胃氣或火燒心的情況。病人求醫照胃鏡時,才發現胃部原來被擠上了胸腔。這種疝氣病人不需要做手術,通常使用藥物控制胃酸倒流就可以,除非胃酸倒流很嚴重,食藥都不能夠完全控制徵狀,或者病人不想長期服藥,就可考慮做微創手術,把胃部拉回原位,再修補缺口就可以。


主持:很難幻想胃會擠上了胸腔的位置。胃部如果以拳頭來計算,大約有多大?

醫生:一個胃大概有4、5個拳頭般大。我看過最嚴重的個案是整個胃被擠至胸腔,胃部變形打結而不能進食,甚至壞死。

疝氣可預防

主持:胃部移位必然會有徵狀,對吧?大部份病人是否當有徵狀才會去檢查?

醫生:通常大部分裂孔疝病人都無徵狀,有部分病人有胃酸倒流時,做胃鏡檢查才發現裂孔疝。如胃部疝氣徵狀不是太嚴重,或沒有徵狀的病人,醫生會建議先觀察抑或使用藥物;但如果情況已嚴重至不能進食、感到疼痛,甚至胃酸倒流致火燒心,就建議做手術去修補疝氣位置。與腹股溝疝氣相比,胃部疝氣手術相對風險高一點,所以我會建議有嚴重徵狀的病人才需考慮進行手術。



主持:有沒有方法可以預防疝氣呢?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可減低患上小腸氣的機會?

醫生:要預防疝氣可以戒煙,留意有沒有慢性咳嗽,平日要多吃蔬果、多喝水、做適量運動,保持大便暢通。


主持:說到做運動,有不少人會選擇舉重這類負重運動,但卻會增加患上小腸氣的機會,這類人士在生活上應如何做一個平衡呢?

醫生:進行舉重等的負重操練,某程度會增加腹腔的壓力,操練時要跟隨教練的指引,循序漸進,避免令肌肉受傷,不要「死谷」,應量力而為,不可以一口氣舉太重,便可以減少患疝氣的機會。



主持:今日謝謝鄺醫生跟我們分享有關疝氣的問題,再見。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鄺永恒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外科名譽顧問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外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員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外科)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立即重溫《養和抗病兵工廠》其他集數內容: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header_02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