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代女 性大多同時要工作及照顧家庭,面對生活上不同的壓力﹔加上疫情關係,在家中負起家人起居飲食及抗疫的重任,以致女性情緒容易受到困擾。精神科專科醫生趙佩瑜醫生表示,女 性有情緒 問題 機會率比男性高,如﹕抑鬱症、焦慮症、驚恐症、飲食失調及厭食症等,都是女性比較多。而抑鬱症及焦慮症,女性與男性患者的比例為2:1。女性患者較多的原因有很多,如﹕女性較主動將問題傾訴,亦較願意去求助,以全球不同數字顯示,女性數字的確較男性高。
節目重溫︰
女性較易有情緒問題?﹗荷爾蒙成患病主因
由於女性受到荷爾蒙所影響,於經期前後、產前產後,會有少許抑鬱或焦慮﹔而到了更年期時,亦會出現一些脾氣、焦慮的情況。加上不同年紀面對不同經歷,每一個年齡層都有機會出現抑鬱問題,由二十多至八十歲都有,要時刻關心身邊家人及朋友。趙醫生指出,如遇上情緒問題時,大多病徵是情緒難以放鬆,經常記掛着未完成的事情,難以入睡、或較易睡醒,難以開懷地感到開心,這些都是壓力過大的警號。趙醫生認為如果察覺到自己情緒開始有壓力爆煲情況的時候,作出適當處理,便能夠避免出現情緒病。
與情緒有關的身體狀況
有聽眾來信指,她於2005年確診抑鬱症,經歷過自殺,並有焦慮及腸易激問題,但得不到朋友及家人的諒解,幸好有2個小孩,令她為小孩成長而堅持。趙醫生指聽眾的腸易激跟焦慮症有所關連,因為精神不能放鬆的時候,身體容易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腸易激是其中一種,會經常肚瀉、肚痛、腸抽筋、胃部有很多風等,令患者困擾。
如聽眾去求診的話,醫生會先檢查及處理腸道問題,如確定腸臟未有出現問題,會從精神角度進行診斷。要了解壓力來源,幫助病人處理﹔又或從心理上,幫助患者轉換思想模式,以增強處理壓力的能力。如確診抑鬱及焦慮症,藥物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當出現抑鬱或焦慮,其實不只是情緒感覺問題,是腦內分泌,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出現失調的情況,透過服用藥物可以調整失調的分泌,抑鬱及焦慮的症狀便會慢慢減退。
產前/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在香港較為常見,有10多個百份點,平均每10個媽媽最少有一個或以上會出現。而產前抑鬱是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令到產生抑鬱,很多時候在懷孕第二或第三階段,會出現情緒變化,便稱為產前抑鬱。
產後抑鬱除了一般的抑鬱症症狀,經常情緒低落,覺得自己沒用處、沒能力之外,還有是圍繞着嬰兒的想法,覺得自己不能好好照顧嬰兒,不能給最好的予嬰兒,甚至覺得自己連累了嬰兒,很多負面想法均是圍繞嬰兒的。所以如能幫助媽媽讓她好好休息,可以令她產後體能上能復原﹔加上不要只關注嬰兒,同時要關注媽媽,這對媽媽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