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如何提升孩子的 抗逆 能力? 挫折 教育可由學習圍棋開始|兒童發展及心理顧問梁志聰

筆者喜歡下圍棋,甚至創立了一所圍棋學院。不少家長也好奇,為何會有這樣的計劃?其實部分原因在於過往筆者處理過的兒童行為輔導個案中,與焦慮相關的比率相對較高。相信不少人同意,新一代少年、兒童的 抗逆 能力比較弱。怕輸、退縮、不敢作新嘗試的表現,往往令到家長或老師頭痛不已。這現象符合了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

在充氣城堡上玩耍的孩子

孩子自尊受損時

在香港,大部份兒童的生理、安全及社交需要皆得到滿足,推動他們的便是自尊需求(Esteem needs,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如果這個需求不被滿足,兒童便會變得很愛面子,特別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有些可能透個「過度進取」的行為來讓別人認同或注意自己(部分會像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行為),如模仿恐龍或超級英雄來證明自己的強悍;有些則會容易被虛榮所吸引,常誇耀自己的成就。

歸納起來,他們的行為是源於自尊(Self-esteem)的保護。他們難以接受從失敗而來的 挫折 感和對自尊受損的不安,往往因而形成了極端的行為。如遇到感困難的事時,表現出毫無動力,且只等待別人的幫助,斷定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得不到別人幫助,而不是自己的問題。另常見的則採用權力壓倒一切的姿態來處理,不斷討價還價和修改規則,想盡辦法控制一切,甚或要求得到很大的回報才願做。

抗逆  挫折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挫折 教育vs圍棋學習

種種偏差行為,歸根究底,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接受不了失敗。處理這種心態的其中一種有效介入方法(Intervention)就是 挫折 教育。圍棋學習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圍棋世界中即使是世界冠軍也不能場場勝利,敗局也是平常事。差不多每個職業棋手也曾經歷過低潮期。圍棋學習其中一種模式便是覆盤,意即跟導師檢討自己的棋局。檢討棋局中的得失,由導師糾正棋局中的一些錯誤思想和策略。故此,從敗局中反省往往得益最多,從中可以了解自己的短處,學習別人的長處,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所以圍棋正正教導了兒童怎樣去面對失敗。從失敗中檢討自己,然後再次站起來,無需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並以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從失敗中學習,從經驗獲得益處。

抗逆  挫折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