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益生元及 益生菌 與腸道健康 | 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莫穎姍

主持:今日邀請了養和醫院的註冊營養師莫穎姍,服食健康食品有助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嗎?

營養師: 暫時未有太多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與飲食關係的研究,不過醫學界過去十年發現腸道的 益生菌 很影響個人的免疫系統、情緒、精神健康及新陳代謝,所以今日會多談一點腸道健康。

主持: 益生菌及益生元是一樣嗎?

營養師: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身體內有好與壞的菌,如果壞的菌太多就會影響健康,所以身體有多一些益生菌會較好。世衞對這些菌有定義的,例如這些菌若對身體有正面的影響並且是「活生生」的,就可以稱為益生菌。

主持:會有壞的菌嗎?

營養師:有的,人一出世時並沒有腸道菌,一至兩歲後腸道菌群已相等於成年人,並會隨年齡、壓力、飲食及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會令 腸道 內的菌改變,所以每一個人的腸道都不一樣。

腸道菌的種類



主持:腸道菌有多少種呢?好及壞的菌比例是各一半嗎?

營養師:年幼時應超過一半都是益生菌,並隨不同因素而改變,但都有再細分的,當中有兩大類的益生菌有較多研究,分別是乳酸桿菌及雙歧桿菌。

主持:怎樣可以得到好的菌呢?

營養師:可以透過進食發酵的食品,因為這些食物內有些益生菌,亦要進食含益生元的食物。


主持: 益生菌及益生元的關係是什麼呢?

營養師:益生菌及益生元於身體有相輔相成的作用。益生元是一些不被腸道消化吸收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中的植物纖維,常添加於飲料的菊糖(Inulin),有通便作用的乳果糖(Lactulose)等。我們進食這些有益生元的食物後,益生元進入 腸道 後就成為了益生菌的食物。身體本身含有益生菌,進食益生元可以促進益生菌的生長。

什麼食物有 益生菌 ?


主持: 什麼食物有益生菌?

營養師: 一些經細菌發酵的食物都有益生菌,例如乳酪、發酵了的豆類、泡菜等。食物中有沒有益生菌視乎其製造過程,因為乳酪及泡菜製造後可以直接食用而毋須經過高溫處理,因此益生菌仍在;但有些食品受了高溫處理後,雖然沒有益生菌,但有短鏈脂肪酸,仍對腸道有益。。



主持:什麼食物中有益生元?

營養師: 部分蔬果中的植物纖維就是益生元,例如水果、豆、小麥、蔬菜等都是有益生元的。



主持: 為什麼益生菌對濕疹有幫助呢?

營養師: 益生菌內乳酸桿菌的其中一個成員對濕疹是有幫助的,早前有醫學研究指出益生菌有助高風險的嬰幼兒預防濕疹。益生菌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各自的職責,如果進食益生菌的健康食品,我們會建議可以包含不同種類的益生菌,而不要只有單一的益生菌。單一益生菌一般有個別功用,詳情應該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

益生菌的功效



主持: 益生菌有其他的功效嗎?

營養師: 有些研究曾針對益生菌對情緒健康的幫助,例如自閉症及抑鬱症等等,我們會建議進食多元化的益生菌。


主持: 如果進食益生菌,怎樣才算達到有效果呢?

營養師: 以便秘為例子,也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是否能改善便秘。有些人的大便較硬,原因可能是因為喝太少水又缺乏膳食纖維,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這樣即使進食了 益生菌 ,但若果沒有足夠的益生元也未必能改善便秘。如果益生元不足夠的話,就需要進食多一點生果及蔬菜促進益生菌生長。另外也要看看是否有過大壓力、會否有良好的大便習慣等等。進食益生菌、配合飲食後,可以觀察2至4星期看看情況有否改善,因為如果只觀察數天未必看到效果的。另外,有些人會想知道自己腸道菌是否有失衡,或會把大便拿去化驗,但其實都有困難的,因為大便及腸道內的腸道菌群未必一樣,即使驗了大便也未必完全得知腸道菌的情況。

如何增加腸道 益生菌 的攝取量?


主持:可否建議一下三餐怎樣可以增加益生菌的攝取量呢?

營養師: 早餐的話,可以進食麥皮加奶,因為麥皮內的纖維有益生元,另外可以再加配鮮果乳酪;如果早餐是粉麵的話,可以多加一點菜及生果;如果進食麵包的話,選擇麥包會較好。

主持: 午餐呢?

營養師: 如果是日式的話,可選擇麵豉湯及蔬菜,如果是西餐的話,可進食軟芝士、蕃茄汁意粉、薯仔等都可以。



主持: 晚餐呢?

營養師: 蔬菜、瓜類其實都是有益生元的。如果是菜心及芥蘭就要盡快食用,但瓜類、津白等就可以放久一點,另外即使是豆角、菇類一些豆類罐頭例如紅腰豆都有益生元,大家晚餐時也可以選擇。

主持:今天多謝營養師,拜拜。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莫穎姍 (過敏病科中心)
MOK Wing Shan, Sabrina (Allergy Centre)
營養師
• 註冊營養師(澳洲)
• 衛生署認可營養師名冊會員
• 香港營養師協會正式會員
• 心理學文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 營養及膳食治療學榮譽理學士(一級榮譽) (澳洲悉尼大學)


更多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