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類風濕 關節炎 | 養和醫院的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陳嘉恩

主持:今日邀請了養和醫院的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陳嘉恩醫生,風濕病科專科醫生會專注在哪一個醫學範疇?

醫生:風濕病科跟免疫系統有莫大關係,大家以為免疫系統較差,服食一些健康產品已可解決,但事實並非如此。免疫系統有問題即是免疫系統混亂,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保護我們,打倒細菌及病毒,但免疫系統混亂就會變成攻擊自己。例如 類風濕關 節炎,免疫系統會攻擊關節,變成發炎,病徵會有痛、紅、腫、發熱及僵硬,如果有僵硬就會影響活動能力。其他因免疫系統混亂而導致的疾病有紅斑狼瘡、乾燥症、肌肉炎、硬皮症、血管炎等,這些病都會影響關節,所以大家不要覺得關節有問題便一定是 類風濕 關節炎,例如紅斑狼瘡除了對關節有影響,對身體其他器官都有影響。


主持: 類風濕關節炎及風濕有什麼不一樣?

醫生: 風濕屬於骨關節炎,較多連繫於退化上,雖然都會有發炎,但情況比類風濕關節炎輕微,而年輕人較少有風濕;而 類風濕 關節炎都會痛、熱及腫,但持續時間會較長。

主持:風濕及 類風濕 關節炎跟天氣有關嗎?

醫生 : 類風濕 關節炎本身跟天氣無關,但如果患者同時有關節退化的問題,則會跟天氣亦有關,所以痛楚問題不是單一性。如果想分辨出痛楚是源於風濕,還是類風濕關節炎,可了解是否有晨僵問題。類風濕關節炎會有晨僵問題,晨僵時關節猶如搽上膠水,要較費力才可以動;風濕都會有晨僵但很輕微,只要你活動5至10分鐘便會消失,但類風濕骨關節炎則會持續半小時或以上。



主持: 類風濕 關節炎是怎樣診斷?

醫生:首先會做臨床檢查,亦會驗血檢查 類風濕 因子、了解發炎指數;時間性亦是診斷標準之一,一般會以6星期作為界線去判斷病人是否確診。

主持: 為什麼會以6星期為標準?

醫生:因為有部分關節炎是跟病毒誘發有關,症狀跟 類風濕 關節炎十分相似,但數星期後會復原,因此會以6星期作為標準,來排除因病毒而導致看似類風濕關節炎的情況。另外,驗出類風濕因子陰性並不一定等同排除類風濕關節炎;陽性又不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因為陽性結果並可反映是乾燥症、硬皮症等其他免疫系統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只有50%至70%會驗出類風濕因子陽性,其他確診病人可以是陰性。

主持: 如果驗出陽性,是否會有病徵嗎?

醫生: 一般會有病徵,但如果患者當時沒有關節不舒服,就會恆常監察。

主持: 有些朋友知道自己有 類風濕 關節炎,四出求醫,你有什麼看法?

醫生:不需要這麼緊張,因為憂慮會導致壓力,對免疫系統都有影響,造成負擔。有不適時應求診,由醫生清楚解釋,病人對自己的病有理解都很重要。

類風濕 骨關節炎有方法根治嗎?



主持: 類風濕骨關節炎可以被根治嗎?

醫生: 有10%病人可停藥,以及過了一段很長時候都沒有復發。但有90%病人需長期用藥控制,所以我們的目標不是停藥,而是控制好病情,防止惡化,避免併發症出現,情況就猶如控制糖尿病及血壓高。

主持:長期用藥對身體有影響嗎?

醫生: 一般都會透過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即是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相關訓練可幫助保護關節。藥物治療會分幾個層面,有部分病人初期會服食非類固醇消炎藥配以抗風濕藥物「COX-2抑制劑」(Cyclooxygenase II inhibitor)屬新一代非類固醇消炎藥,雖然相對不太傷害胃部,但仍然會有傷腎、肝及心臟的副作用可能性。另外有部分可能會在初期處方低劑量類固醇消炎藥,以待抗風濕藥發揮藥效。醫生制訂藥物療程時,需視乎病人腎功能作考量。一旦確診,病人需要盡早服食抗風濕藥,對長遠關節的侵蝕及變形問題、用藥療程的長度會較理想。另外,標靶藥及生物製劑並非第一線治療,如果單一藥物的療效不理想,才會考慮組合藥物;第一線治療一般會偏向先選用傳統方法,即處方「甲氨蝶呤」等抗風濕藥,觀察療效。



主持: 為什麼有新藥不用,反而用傳統方法?

醫生: 根據國際及本地的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指引,第一線治療是處方「甲氨蝶呤」。此外,醫生亦會按需要選用部分生物製劑配合「甲氨蝶呤」治療,因為有研究發現,生物製劑對於治療早期的類風濕關節炎有明顯效用,醫生在制訂療程時需平衡維持治療成效及長期治療所需成本,即使生物製劑治療能有效緩解病情,惟停藥後復發是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