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腦癌 和腦轉移 |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

主持:今日請到養和醫院的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 腦癌 於香港不常見,是嗎?

醫生: 是的,根據癌症資料庫,腦癌不是十大常見的癌症,一年的新症是200多宗,其實是比較少的。

腦腫瘤分為兩種

主持: 患上腦癌是因為病變還是遺傳的因素比較多呢?

醫生:腦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兩種。先講原發性的腦腫瘤,暫時醫學界仍未太了解成因,遺傳性只是佔很少比例,反而後天因素,例如基因突變而引起癌細胞增生的機會較多。原發性腦腫瘤亦分為良性及惡性,較常見的是膠質瘤,如果屬這一類則要看看病理分析以得知腫瘤源於甚麼細胞,再根據細胞特性和其生長速度以4級來分辨惡性程度。第1級的腦腫瘤生長較慢,相對較良性,這一類大部分可以用根治性的手術清除,未必需要手術後的治療。如果是第4級最惡的腫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即使進行了手術,仍然要配合術後的放射治療及化療。而由於第4期腦腫瘤的入侵性很強,手術時未必可以把整個惡性腫瘤切除,所以醫生多會以減壓手術或以抽取組織的方法,拿走部分的組織。

主持:如何確診 腦癌 呢?

醫生:可以透過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等檢查。

主持:第四期的 腦癌 ,治癒的機會很低嗎?

醫生 : 是的,第四期腦癌的復發及死亡風險相當高,我們一般會建議病人先進行手術,不論是否可以完全清除,亦會建議在術後進行高劑量的放射治療及化療,有助提升存活率。根據數據,術後配合電療及口服化療藥,病人的五年存活率約一成。

腦癌 可以預防嗎?

主持: 腦癌可以怎樣預防呢?1至4期的腦癌有共通點嗎?

醫生:剛才提到遺傳性的腦癌屬很少數,加上目前腦腫瘤的成因未明,因此較難預防。任何年齡包括兒童都有機會患上腦癌,最重要的是要留意病徵,例如偏頭痛、嘔吐、四肢無力或麻痺、視覺出現問題、抽筋等。

主持: 你所提及的病徵都很常見,有沒有一些情況,萬一出現的話,大家就不要遲疑,應立即求醫?

醫生: 腦癌的病徵多樣化,甚至有些病人是沒有明顯徵狀,但如果能夠留意徵狀,就可以及早治療。當病人懷疑腦癌或出現病徵時,醫生會先了解病徵是否持續一段時間,以及進行一些初步的身體檢查以排除其他病因,最基本、較快的方法就是透過電腦掃描得知有否腫瘤。但如果要再仔細一點,例如要計劃手術,則要進行磁力共振掃描。如果病人的腦癌屬於轉移性,也可能需要進行正電子掃描,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病徵、病歷等決定所需要的檢查。

腦癌的演變速度

主持:腦癌的演變很快嗎?

醫生: 要視乎腫瘤的大細、生長速度及位置。

主持: 治療腦癌上有新的藥物嗎?

醫生: 有的。除了化療藥物,近年也用到一些標靶藥治療原發性及轉移性腦癌。其中原發性腦癌在用標靶藥前要先進行基因檢查,得知不同的藥物是否有效。如果是復發性的原發性腦癌,其中一個治療方案是使用針對血管增生的標靶藥,再配合化療。至於轉移性的腦癌會有更多的選擇,例如一些針對基因突變的標靶藥,包括肺癌的EGFR或ALK基因突變、乳腺癌的Her2基因突變等,也可以同時幫助控制轉移性腦腫瘤。醫生會跟病人溝通,如果決定一開始就進行標靶治療的話,一般都會把手術治療及放射治療安排遲一點進行,看看藥物能否有效地控制病情。

主持:如果腦癌屬於轉移性的治療成效是如何呢?

醫生:現時的治療方案比以往進步了很多。特別是如果腫瘤屬於寡轉移的情況,即是就算癌細胞擴散了,但數量不是太多,只是五個位置或以下的話,病人仍是可以考慮利用藥物及局部的根治性治療,例如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根治性手術配合藥物。當然如果有基因主導的治療,會有更多選擇。臨床腫瘤科醫生會跟腦外科醫生合作,如果整體病情是受控、位置許可的話,會進行外科手術,如果不能進行外科手術的話,就可以考慮進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控制病情。

主持: 可否理解為沒有轉移,期數就會較低,如果出現轉移的話,期數就會較高?

醫生: 是的,不過即使是第四期,都可以是有限度的轉移,視乎腫瘤的數量、位置及有否有效的治療。

主持:    如果確診第四期,治療是否都未必有效?

醫生: 現時藥物、手術及放射治療的技術都進步了,所以即使是第四期都好,我們都希望病人不要放棄,醫生會為病人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腦外科、腦內科、病理科、腫瘤科醫生都會一同幫助病人。

主持:醫生為病人計劃治療方案時會考慮甚麼?

醫生:會考慮病人的歲數、背景、他們的意願,特別是現時有很多藥物可以減低副作用、延長存活率,新的放射治療技術也可以減低後遺症出現的機會,這些都可以給予病人信心。所以最重要的是讓病人得到詳細、正確的資訊,醫生向病人解釋不同的治療如何可以幫助他們,與病人及其家人商討,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

預防癌症復發的方法

主持:如何可以預防癌症復發?

醫生:首先要有樂觀的心情、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時進行運動、健康飲食、保持體重都很重要。

主持: 多謝醫生,今天時間差不多了,下星期見,拜拜。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張天怡醫生
Dr. CHANG Tien Yee, Amy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學深造文憑
  • 香港中文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學士後文憑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