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會忽略身體徵狀與情緒的關係,有否想過當青少年受到情緒困擾時,會發出一些情緒求救訊號?其實這些情緒求救訊號有時跟一些身體不適徵狀十分相似,如失眠、胃口改變等。若不對症下藥,及早處理問題根源,只會加劇情緒問題。有專家指出,家長在面對子女這些狀況時,應表達接納其擔心和憂愁,並建立親子溝通渠道,陪伴孩子經歷路上每個挑戰。
筆順,是一個值得留意的題目,或許有人會認為只要寫出別人能看懂的字便足夠,可是若發現孩子在跟筆順書寫上出現較大困難,其實也代表著孩子未能從隨意的畫圖能力發展至較高層次的書寫能力,以致他們對學習中文的興趣較低。
身邊有沒有一位朋友經常喊著減肥,卻日日食大餐不願意開始做運動呢? 懶人有福了,日本知名減肥名醫佐藤桂子醫師提出了「7:3:3睡眠減肥法」,只要好好睡一覺,就可以輕鬆達到減肥效果,相當於慢跑一小時。
近年不少女生都會選擇瑜伽作為日常運動,幫助塑造身形﹑放鬆身心。擁有過百萬粉絲的瑜伽導師及網紅林芊妤(Coffee)在YouTube平台分享她穿瑜伽褲10年的經驗,提醒觀眾穿瑜伽褲避免尷尬的六大守則,各位女士要留意!
經過突如其來的暑假後,小朋友都陸續恢復實體課程,而家長們也要重新開始跟進他們的家課。但是受過往兩年的疫情影響,小朋友的上學時間都不太穩定,網課跟實體課都是斷斷續續地進行,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進度跟抄寫的耐力。
稍後會爆發第六波嗎?一方面擔心疫情的發展,另一方面減少出外多留家抗疫,有時難免困出悶氣,壓力得不到適當紓發。上期跟大家分享3款紓緩情緒的食療,今次則介紹3個有助紓緩情緒的穴位,慢慢按出好心情。
疫情期間,一方面擔心疫情,另一方面大家減少出外,困在家中有點悶,壓力得不到適當紓發,從中醫角度,如何分析情緒對健康的關係?此外,以下更會分享3款相關的食療,讓大家飲出好心情。
不知大家對柏金遜症認識有多深?原來其病徵對患者最主要的限制是活動障礙,至今還沒有任何方法能治癒,所有方法都是希望能減慢腦部的退化及病情的惡化。最近有患者把其個人經歷撰寫成書,希望加深大眾對此病的理解,包括一些患者時有的不受控的「奇特怪異」行為、表情和動作,共建傷健共融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