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漫談 眩暈 重症腦梗的防治|浸大中醫汪艷娟博士

「天旋地轉」、「身體浮浮的」、「地板上下晃動」、「頭重腳輕」、「滿屋子東西都在轉圈圈」、「出冷汗面色蒼白」,這些突發症狀,相信對任何年齡層的患者來說,都是很可怕驚恐無助的噩夢吧!出現這種症狀該如何就醫:腦神經科還是耳鼻喉科呢?

甚麼是 眩暈?

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眩暈的原因。眩暈可分為兩類:一為旋轉性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炎症、結石、水腫)及小腦或腦幹(缺血、退化、出血、腫瘤等原因)的功能障礙所致,以傾倒的感覺為主,感到自身晃動或景物旋轉。二為一般性眩暈,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頭昏的感覺為主,感到頭重腳輕,如腦動脈硬化、冠心病、神經官能症等。最常見原因有梅尼埃氏病(外耳),預後好,易反復發作;但由小腦和腦幹病變導致者,如不能及時診斷,後果嚴重可危及生命。

引起腦眩暈的常見原因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它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小腦和腦幹梗死或出血。如長期反復出現眩暈,病情波動,耳鳴不明顯或伴有雙眼複視、咬字不清、眼瞼下垂、任何部位麻木或無力或意識形態改變等症狀都要特別提高警覺。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或其他“三高”表現者,更應引起足夠重視,主要是腦血管病導致眩暈的發生和惡化都快,若能於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很大機會可防止其惡化,減少後遺症。

應該如何預防呢?一是早期發現的頸動脈硬化,定期複查腦血管B超,發現動脈硬化要及早治療;二是出現眩暈伴神經系統定位症狀儘快去就近急症室就診,採用磁力共振系統(MRI)以明確診斷。

本病最早見於《內經》,《內經》中描述眩暈的包括「眩」、「頭眩」、「目眩」、「眩轉」、「昏眩」、「眩冒」、「掉眩/眩掉」、「眩僕」等。眩言其黑,暈言其轉,冒言其昏。中醫對本病認識,因不同體質和發病原因,有「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等說法。這也就是臨床上眩暈患者最常見體質痰濕質、氣虛(陽虛)質、氣鬱質、陰虛質等。

下面結合體質與分型,簡單談談相關治療與日常生活調理。



痰濁中阻

發作性頭暈目眩,頭重如裹,伴胸膈滿悶,噁心嘔吐,嘔吐痰涎,不思飲食,肢體沉重,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療祛痰化濕,可選用半夏白朮天麻湯;若痰鬱化熱的症狀,如頭目脹痛,口苦心煩,苔黃膩,脈滑數時,可選用芩連溫膽湯;兼水飲,心悸、吐涎沫明顯,合五苓散,兼肝寒痰飲,頭痛,嘔吐痰涎多,合吳茱萸湯。發作期適當加龍骨牡蠣等重潛藥物引濁陰下行。

此類患者喜歡生冷、油膩或甜品,日久脾失健運,濕聚而生痰,或體型肥胖痰濕體質,致痰阻中焦使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發病。檢查常見膽固醇偏高或異常或椎動脈有粥樣斑塊形成。

平時調理:可按摩足三里、關元、氣海、豐隆、大椎、百會等。發作期後可服六君子湯、理中湯等調理。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飲食清淡但不宜寒涼。冬季可適度進食牛羊肉等。增加運動。

可選用天麻、陳皮、山楂、三七、荷葉、薏米、山藥、蒼術、蓮子、茯苓、砂仁、生薑等煲湯。

陰虛陽亢風痰上擾

頭暈耳鳴,頭脹而痛,煩躁易怒,面赤眼花,多夢少寐,口乾口苦,或手足麻痹或顫抖、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療宜清火息風、平肝潛陽,可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大便秘結可加酒大黃。多見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應警惕是否為中風的前兆,並應對病情進行監測。

陰虛有熱,頭暈目澀,心煩失眠,多夢,面赤,耳鳴,盜汗,手足心熱,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或細弦。杞菊地黃丸加減。肝腎虧虛頭暈耳鳴,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腰膝酸軟,眼花,遺精,陽痿,舌瘦淡紅,脈沉細。左歸飲或左歸丸加減。


此類患者平時多性格急躁多疑;或長期熬夜、工作壓力大;或煙酒或房勞過度,暗耗陰虛,內生痰熱。日久陰虛不能制陽,肝風挾痰熱上擾清竅而發病。

平時調理:可按摩風池、太陽、太沖、合谷、三陰交等,平時可服用杞菊地黃丸或左歸飲等。戒煙酒和熬夜,適度性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多聽抒情的輕音樂。減慢生活節奏,學會享受生活。

可選用天麻、枸杞、決明子、菊花、霸王花、百合、無花果、天冬、羅漢果、洛神花、苦丁茶、薄荷、花旗參等煲湯或泡茶。


中氣不足

頭暈眼花,耳鳴如蟬,氣短乏力,倦怠喜臥,勞累後加重,自汗懶言,心悸,面色蒼白無華,納呆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療宜補中益氣,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兼納呆便溏重加二陳;頭痛或唇暗等兼血瘀合補陽還五湯;氣血不足,心悸失眠可用歸脾湯;兼腎陽虛,腰背惡寒肢冷,晨起腹瀉(早晨5點左右)四神丸或附子理中丸加減。

多見平時體虛不耐勞作之人或者先天不足者。

平時調理:艾灸足三里、關元、氣海、腎、脾腧、命門、腰陽關、大椎、百會。不宜過度操勞,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運動和曬太陽。

平時可選用刺五加、黃芪、黨參、紅參、紅景天、五指毛桃、桂圓、鹿茸、海馬、當歸等煲湯。

再次提醒50歲以上中年人士,如經常反復出現頭暈,要定期檢查腦血管超聲波,早期發現有無椎動脈硬化和頸椎疾病,及早就醫。如頸動脈或椎動脈有斑塊形成,尤其是不穩定斑塊,不宜做劇烈的頸部按摩等,以免頸動脈斑塊剝脫造成腦梗。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中醫臨床副教授 汪艷娟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