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精彩節目內容:
————————————————————
中風是導致全球第二多死亡的疾病,亦是導致殘障的常見原因。雖然高收入國家的整體中風發病率呈下降趨勢,但全球年輕人口中風發病率卻在上升。香港每年約有3000千人死於中風,不少人認為只有年長人士才會有此問題,事實又是否如此? 今集節目請來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榮休教授,腦神經科專科黃家星醫生為我們解惑。
中風成因
中風一症在中國人中特別常見,發病率較其他國家高。黃醫生解釋這或與中國人的基因和飲食習慣有關,導致其大腦血管阻塞較常見,而外國人曾則多是頸部血管阻塞。中風的高危因素可分為可預防和無法避免。
–
無法避免的因素包括 :
•年紀
•基因
•家族史
–
黃醫生表示中風患者平均年齡為70至80歲,但亦不是所有中風病人也是長者,病症正出現年輕化趨勢。此外,如親屬有中風歷史的話,自己中風機會亦會增加。
–
而可預防的因素包括 :
•三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高)
•吸煙
•心臟病(心律不正也會引發中風危機)
–
這三個因素佔中風整體成因九成,由此可見中風可預防的程度很高,只要維持健康生活,即使是高風險人士也能減低中風機會率。
中風無前兆 難以避免?
黃醫生承認中風事發突然,正如其名字所示它就如一股突如其來的邪風,使老人瞬間身體無力,甚至癱瘓。但他亦指大中風發生前四分一人會有小中風,小大風的症狀和大中風相若,但通常會在24小時內自行恢復。很多人以為只是身體乏力數小時,不會有大問題,因而掉以輕心。發生小中風後通常一兩天內便會出現大中風,因血管已經開始不穩定,慢慢地由小許阻塞變成完全阻塞,最終引發中風。
中風快速辨別法 –「談笑用兵」
談 – 說話時口齒不清
笑 – 笑的時候臉部或嘴部歪向一邊,或出現面癱
用 – 手或腳用力時,其中一邊無力
兵 – 出現以上症狀便需立即找醫生處理, 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以上症狀不少與面癱重疊,那應如何辨別中風和面癱呢? 黃醫生指大部份面癱通常只有面部出現症狀;中風則多是半身(面部及手部癱瘓或手部及腳部癱瘓),但亦有少數例外個案,如患者本身有高危因素,更需尋求專業人士評估確定是否中風。
另外,一些比較嚴重的症狀如突然頭部劇痛,即有可能是出血性中風。頭暈是最容易忽略的中風前兆。雖然大部份頭暈都與耳朵有關,例如耳水不平衡、聽覺有問題等,但亦有一成以內是腦血管出問題所引致,由後循環、小腦或腦幹受損所致。
中風非老年人專利
港大研究發現中風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數據顯示2001至2021年20年間,香港的年輕中風(指中風發生於18至55歲)發病率增加逾三成。由2001年每10萬人就有39.1人年輕中風,大幅上升至2011年及2021年分別有48.3和55.7人年輕中風。雖然過去20年,每年因中風而入住醫管局轄下醫院的病人大約維持於13,500至14,000人,但當中年輕中風的數目則由2001年1,531人升至2021年2,0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