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幾集「聆聽腎訴」都反覆提醒大家要定期做身體檢查,尤其是慢性腎病的高危人士,每年至少一次腎病篩查才能在腎功能衰退的初期發現,並及早介入治療。不過腎病篩查到底包括甚麼檢查項目?檢查時有甚麼需要注意?如果驗到有腎病要怎麼辦?今集「聆聽腎訴」就請到腎病科專科陳梓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慢性腎病的篩查方法。
腎病篩查的方法?
由於慢性腎病早期症狀不明顯,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症狀,只有靠檢查才能在腎病初期就發現並開始治療。常見的腎病篩查方法包括驗小便及抽血,尿液檢測普遍會包括蛋白尿、紅血球、白血球、尿道炎、尿液糖分等項目,除了使用快速測試試紙,也會將樣本送去化驗,觀察尿蛋白、紅血球等的濃度、數量;而抽血普遍會檢查血液內的尿素及肌酸酐含量,肌酸酐是肌肉代謝的廢物,正常情況下會經腎臟排出,所以可以透過血液裡的肌酸酐含量估計腎小球過濾率,從而知道腎功能的情況。
甚麼時候需要進一步檢查?
當一般篩查時發現腎功能的指數異常就需要進一步檢查,例如正常人24小時尿蛋白應該低於0.2克,如果經估算後超過0.2克就屬超標;抽血方面,肌酸酐的正常值會因人而異,根據性別、年紀會有不同的標準。當醫生懷疑病人患上慢性腎病,就可能需要作進一步的檢查去找出成因,以安排治療方案。常見的檢查有影像檢查,如腎臟超聲波、電腦掃描、X光等,用以檢查腎臟是否有結構性問題或積水、腎石等;少部分病人若出現如腎炎的非結構性的問題,或會被安排做抽組織檢查,確定病因才能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檢查前有甚麼要準備?
驗小便及抽血都不需要特別作事前準備,不過如果是女性,要避開經期期間驗小便,否則有機會影響到檢查結果。另外,如果正在服用藥物或營養補充品,記得提前告知醫生,有需要的話醫生可能會要求檢查前停服,以免影響結果。
檢查需時多久?
血液及小便檢查的結果一般數小時內就可以有結果。如果需要進行影像檢查就要提早排期,醫生會視乎病情需要去轉介。而影像檢查後約數天內便會有報告。如果是抽組織檢查需時會更久一些,不過一般也會在數天內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