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餐餐飲綠茶無助修身? 消委會介紹9種日式綠茶

新城健康+消委會報告

平日經過便利店都會見到各種茶類飲品,而當中日本綠茶更是熱門產品之一。雖然綠茶有益,但並不適合「以茶代酒」,日日飲用。消委會介紹港人常見的9種綠茶,分享專業營養師及中醫師日常飲用綠茶建議及注意事項。

精彩節目內容推介:


————————————————————————————


消委會-食物營養-綠茶

綠茶為未經發酵的茶,意思是茶葉經採收後馬上被加熱殺菁,主要有「炒青」和「蒸青」兩種方法,前者把茶葉放到鍋中炒製,多用於中式綠茶;後者以蒸氣把茶葉加熱,常見於日式綠茶。

一般而言,茶葉中的兒茶素(catechin)和咖啡因(caffeine)是茶湯中苦澀味的主要來源,而茶胺酸(L-Theanine)則帶甘甜的鮮味,於日語中該鮮甜的滋味又稱為「旨味」(umami),因此不同製茶方式產出的綠茶味道和營養價值也稍有不同。


健康食品食幾多先至好? 減肥靠天然食品做得到?

9種常見日式綠茶

消委會-食物營養-綠茶

煎茶 

消委會指出,市面上近8成的日式綠茶都屬於煎茶,價格和品質亦有差異。除了一般煎茶外,也有蒸青時間較長的「深蒸」煎茶,其顏色呈深綠色,味道較濃,價格較高。 

玉露

玉露為最高級的日式綠茶,茶葉以遮光法培植,因此茶味較其他茗茶更為甘甜醇厚、清香馥郁,且帶海苔香氣。玉露的價格相對高昂,當中又以宇治市出產的最為矜貴。除了宇治外,八女出產的玉露亦以上乘品質著名。

消委會-食物營養-綠茶

抹茶

抹茶又稱碾茶,其茶葉的種植方法與玉露相同,然而,玉露的茶葉經蒸青和烘乾後會被揉捻成針狀,而抹茶則會先以低溫儲存以增強其「旨味」,然後再以石臼將茶葉磨成抹茶粉。抹茶的生產工序繁複,每10公斤的茶葉只能提煉出大約1.5公斤的抹茶,所以正宗的抹茶價格普遍較高。

玄米茶

玄米茶是於煎茶或番茶之中,加入經烘烤的糙米而成的日式綠茶,故此茶具獨特的堅果氣息,還可用以製作茶漬飯。

消委會-食物營養-綠茶

焙茶

把煎茶、番茶,或莖茶以大火焙炒,然後再將其急速冷卻,即成口感清爽且帶烘焙香氣的焙茶。焙茶的顏色雖呈褐色,但定義上仍是綠茶。焙茶經高溫處理後,咖啡因含量較少,可暖胃且性味較為平和,相對適合老人家、孕婦、小童等人士飲用。

冠茶

冠茶屬覆蓋茶,是介乎煎茶與玉露之間的日式綠茶,有「熱湯玉露」之稱。冠茶的「旨味」未及玉露般突出,但與不遮光的煎茶相比,冠茶的苦澀味相對不明顯。

消委會-食物營養-綠茶

莖茶

莖茶的構成部分為茶菁的莖部或葉柄,香氣較重,但由於綠茶的味道主要來自葉片,故莖茶在缺乏葉片的情況下,茶味會相對淡雅,沏第二次時味道明顯變淡。

番茶

番茶大多為次一級的綠茶,主要由較大和較硬的葉片製成。番茶的口感清爽粗糙,鮮味較其他日式綠茶不明顯,售價也較低廉。

消委會-食物營養-綠茶

粉茶

粉茶由生產煎茶時所剩下的碎葉研磨而成,質素一般且澀味較重,常用於迴轉壽司店和製作甜品。

坊間有傳綠茶有抗氧化、減肥燒脂、清熱降火等功效。從營養學和中醫學角度而言,綠茶對人體確有好處,但同時亦有其忌諱,最忌「以茶代水」日日飲用。

營養學看綠茶

香港營養師協會代表馮鈞傑先生指出,綠茶含抗氧化物茶多酚及兒茶素,能平衡體內自由基;同時不帶任何熱量並能補充水分,是含糖飲料的良好替代品。不過,於研究層面上,綠茶可促進脂肪分解,惟實際的日常飲用分量未必能達致美容修身的功效。


綠茶雖未有已知的副作用,但茶類飲品含咖啡因,馮鈞傑都不建議飲用太多,他特別指出四類不宜過多飲用群組,應酌量攝取,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咖啡因耐受性較低的人士
‧餵哺母乳的女士
‧缺鐵性貧血的患者
‧骨質疏鬆症患者及高風險人士

消委會-食物營養-綠茶

馮鈞傑茶提醒,茶葉當中的單寧酸(tannin)和草酸(oxalate)或會妨礙非血紅素鐵質吸收,因此應避免在餐前與餐後2小時內飲用綠茶。

中醫學看綠茶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及註冊中醫師莫迪麟博士認為,一般綠茶屬性涼,味甘微苦,中醫角度有清熱降火之效,其清純之氣又有竅提神、消積化滯的作用。


但莫迪麟博士指,不同茶葉品種、產地與製作方式都會影響其性味,例如經蒸青法炮製的綠茶會較為性涼;經炒青法炮製綠茶會略為性溫,不能一概而論。

例如日式綠茶中的玄米茶與焙茶經過加工,性味稍為平和,不如一般綠茶般寒涼,清熱之力稍弱。玄米茶當中的糙米有和中健脾之作用;焙茶經高度烘烤後苦味減少,惟仍有消滯之效用。

消委會-食物營養-綠茶

莫博士補充,一般來說綠茶性涼,閒時飲用少許無礙;但經常飲用的話,即使體質壯健,久而久之亦會傷脾胃,而以下幾類人士則建議少飲為妙。

‧脾胃虛寒
‧氣血虛弱
‧孕婦

總括而言,不論是綠茶或其他茶類飲品,每種飲料雖有其功用,但不應過量飲用,保持均衡飲食才是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