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加工肉製品增大腸癌風險18% 消委會:肉乾肉鬆為第1組致癌物

消委會報告-大腸癌-加工肉

不少人愛食火腿、香腸、午餐肉、肉乾、肉鬆這類加工食物,不過加工肉製品被世界衞生組織歸類為「令人類患癌」(第1組)物質,每日食用50g加工肉製品,患上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

而最新一期消費者委員會月刊,就測試了市面上30款肉乾零食樣本,包括豬肉乾、牛肉乾、豬肉鬆及豬肉紙樣本的食用安全和營養價值,發現全部樣本屬高糖食物,除了1款豬肉鬆樣本外,餘下的29款樣本均屬高鈉。

每日50g加工肉 增患癌風險

加工肉製品指經過鹽漬、風乾、發酵、煙燻等處理過的肉類,包括火腿、香腸、午餐肉、肉乾、肉鬆、肉紙等。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指出,食用加工肉製品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將加工肉歸類為「令人類患癌」(第1組)物質。

有關專家估計每日食用50g加工肉製品,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增加18%。

相關文章:BMI超過27 患大腸癌風險增兩倍! 60%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



多環芳香烴(PAHs)

是次消委會的肉乾、肉鬆食用安全測試,包括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獸藥殘餘和防腐劑。

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污染物,在環境中無處不在,因此大部分食物都含PAHs。

PAHs亦可以在烹煮食物時產生,烹煮溫度愈高,產生的PAHs便愈多。

製作肉製品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有機物質在高溫受熱下,會分解而形成PAHs。如果烹煮時,肉類的油脂溶化後滴在熱源(例如炭)上,也會產生PAHs,再隨住煙升到肉的表面。

煮食燃料(例如炭)如未充分燃燒,亦可能形成PAHs,再吸附在食物的表面,而燒焦的食物普遍含較多PA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