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失禁其實並不罕見。 只是在香港的傳統華人社會中,男士比較看重尊嚴,而失禁是一個相對尷尬的問題,因此他們通常不太願意揭露自己的病情和求醫,導致很多個案沒有得到適切的治療。
失禁分4種類型
失禁其實可分為幾種類型,當中有壓力性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急迫性失禁(Urge Incontinence)、溢出性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和神經源性失禁(Neurogenic Incontinence)。它們各有不同的成因,例如,急迫性尿失禁的原因是膀胱過度活躍,剛開始尿急就忍不住,只有少許尿量也要立即排出來。由於失禁有不同的成因,所以不同種類的失禁也有不同的治療方向。
在香港,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多數男性失禁患者是在前列腺切除手術後出現壓力性尿失禁。 前列腺癌是全球每年第二多確診宗數的癌症(Soto González et al., 2020),其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荷爾蒙療法、電療等。平均二成三接受前列腺切除術的患者術後會出現失禁的情況(Tienza et al., 2018)。為了切除癌細胞,前列腺切除術有機會損傷尿道的括約肌、膀胱肌肉、骨盆底肌肉等,令它們的力量減弱。因此,當腹內壓力增加(例如打噴嚏、彎腰、轉換姿勢時),上述減弱了的肌肉群便未能防止漏尿。這便形成壓力性失禁,患者往往需要經常去洗手間小便,進一步令膀胱過分活躍,最終可能也導致急迫性失禁,產生混合型失禁(Mixed Incontinence)。經常漏尿和需要上廁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使他們在家庭聚會、戶外運動、旅遊等活動中面臨諸多不便。
如何評估自己失禁的嚴重程度?
現時有不少問卷可以評估女士的失禁程度,而據文獻指出,男士亦可以使用「小便困苦清單」(Urogenital Distress Inventory UDI-6)和「小便失禁影響問卷 」(Incontinence Impact Questionnaire IIQ-7)來評估自己的失禁嚴重程度以及監察接受治療後的症狀改善(Cheung et al., 2012; Utomo et al.,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