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睡前雙腳痺痛驚中風?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作怪

新城健康+糖尿病

一直以來,雙腳都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因足部血液回到心臟過程長,若沒有足夠壓力很難順暢回流;因此離心臟最遠的足部血液就必須憑藉雙腳肌肉,利用收縮功能使積存廢棄物的靜脈血液經由血管、靜脈流回心臟。因此,雙腳的健康十分重要,一旦出現不適應立即處理。

治未病-醫療專科-糖尿病-雙腳痺痛症狀

不少人都經歷過睡著時雙腳麻痺,只要輕輕一動就痛得大叫的經驗。雙腳麻痺有時候因為肌肉受到壓迫所致,一陣子就會恢復正常;但如時常發生此狀況,恐要擔心與周圍神經病變有關了。

有哪些原因會造成腳麻呢?

1.姿勢不良
每個人幾乎都有睡醒之後手腳麻的經驗,如果不良的姿勢持續過久,例如久坐或盤腿之後,就會導致血液流通不順。


2.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如果沒控制好血糖,血管阻塞及周邊神經病變會愈來愈惡化,產生神經病變,其中最常好發於腳和腿部。


醫療專科|糖尿腳7大警號免截肢  糖友日常足部護理要做足


3.腰椎或坐骨神經壓迫
會伴隨下背痛或是腳無力的現象,產生出現在小腿外側前、後,小腿後側和足底、足背刺痛、麻木感覺。


4.下肢動脈硬化阻塞
經常發生在吸煙、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患者,由於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動脈粥狀硬化,導致下肢血管阻塞,下肢除了麻木以外還會感覺冰冷,走路之後會感到疼痛。


5.酒精性神經病變
酗酒的患者常見到,酒精具有神經毒性,長期飲酒過度會造成神經病變。


6.中風
中風所引起的手麻腳麻通常是整邊肢體的麻木,很少雙肢同時麻痺,與此同時可能會有單側手腳無力、言語不清、嘴歪的症狀。

7.不寧腿症候群
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種合併運動與感覺神經症狀的慢性疾病,一種睡眠相關的肢體動作障礙,下肢經常感到酸麻、疼痛,會有「不動不行」的感覺以緩解不適。


此外,長時間使用頸部和腰部肌肉的人,例如:低頭族、運動員,會導致頸部和腰部神經受到壓迫,產生手麻、腳麻情況。這種情況下的疼痛方式通常是以輻射狀的麻痛感,從頸或腰部傳到手或腳。


盤腿坐比翹腳坐更傷脊椎 每隔30分鐘起身抖抖|脊醫王俊華

膽固醇高或血脂肪高和腳麻並無相關性,但腳麻的成因相當多,若是有相關的症狀,最好還是找神經科醫師詳細診治。

治未病-醫療專科-糖尿病-雙腳痺痛症狀

除去長期病患的副作用,我們仍然可以改善腳麻情況,主要從生活中做起。

相信大家都聽過「只要腳暖了,身體就暖和」的道理,其實長期腳部冰冷正是健康警訊,表示甲狀腺已出問題。由於甲狀腺如同身體的「冷氣機」,如果時常冰冷,即代表此功能退減,也可能是血液循環不好的徵兆。

因此,應保持雙腳溫暖,尤其天冷時節更要注意,盡量避免打赤腳、穿涼鞋等,讓腳受涼,導致晚上出現腳麻痺痛症狀。

治未病-醫療專科-糖尿病-雙腳痺痛症狀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林神佑表示,冬天因氣溫低、濕度高,更要注意保暖,特別是末梢神經。林神佑建議大家可穿上襪子睡覺,房間保持約攝氏24至26度室內溫度,濕度維持在30至50%,最為理想。

此外,人們也可於睡覺前泡腳,並從腳尖開始做向心性的按摩,但注意泡腳不要超過30分鐘。

治未病-醫療專科-糖尿病-雙腳痺痛症狀


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志善則建議,神經性壓迫導致的腳麻症狀最佳改善方式是多休息、不要過度使用肌肉;也可考慮局部熱敷;飲食方面則多吃蔬果類食物,攝取瘦肉,著重蛋白質的攝取和低脂肪的飲食,補充維生素 B12。

上班族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神經會受到壓迫而產生麻木感,因此要避免久站和久坐,建議每二十至三十分鐘,就要活動肢體,可做簡易的暖身操或是甩手。另外,走路、慢跑、游泳等運動,也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改善手腳麻的症狀。


除了生活習慣和生理狀況以外,心理因素如:情緒波動和焦慮,也會造成手腳麻木。台北馬偕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鄭世榮指出,過度換氣症候群是因為精神太緊張而產生的病症,須採取心理方面的支持療法。

「病人因為太緊張,覺得吸不到空氣,就不斷吸氣、吐氣,結果吐掉太多二氧化碳,使血液過鹼,導致手腳發麻,甚至嘴巴也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