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骨質疏鬆,大家自然會聯想到要補鈣,但除了鈣質,其實還有很多營養素有助預防骨質疏鬆。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陳沛聰指出,人體在30歲之後就開始日漸流失體內的骨質,日常飲食最好多攝取重要營養素,提早保護骨骼健康,別等到骨質疏鬆再開始補救。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陳沛聰,談談飲食與骨質疏鬆的關係,一聽到骨質疏鬆,便會聯想到要補鈣,這是否足夠呢?
陳沛聰:針對預防骨質疏鬆,很多人都會只集中在補鈣和維他命D,但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營養或者生活習慣會影響到骨質密度,例如攝取蛋白質、鎂質和維他命K。營養以外,也要配合運動,多做負重運動,方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主持:一般人可以如何得知自己有否骨質疏鬆?很多人都是因為跌倒,甚至乎跌至骨折才發現骨質密度太低,有什麼檢查可以早點知道自己有否患上骨質疏鬆?有什麼人是高危人士?
陳沛聰:骨質密度需要進行檢查才會得知,例如「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掃描」(DEXA)。骨質密度低或者骨質疏鬆,並沒有先兆和徵狀,多是因為意外跌倒甚至骨折,之後作檢查才知道。
長者是比較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的高危人士,因為人體的骨質在三十歲後便會隨年齡慢慢流失,特別是女士在停經後到達更年期,受到荷爾蒙轉變的影響,骨質流失的速度會更快,亦比較容易有骨質疏鬆。
主持:較瘦削的人士是否會較易有骨質疏鬆?
陳沛聰:瘦削的人,特別是肌肉量低的人士,患有骨質疏鬆的機會較高,攝取不夠蛋白質或者平日少做運動,也和骨質疏鬆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