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好易低溫症!別以為只有穿不夠禦寒衣服保暖,加上長時間待到寒冷的戶外等情況外,原來有些生活習慣也可加速失溫,增加患上低溫症的風險,例如酒精會使血管擴張,容易令身體流失熱能。在嚴寒天氣下,怎樣察覺是否患上低溫症?預防方法如何?若不幸身邊有人出現相關症狀,我們又該如何處理?
低溫症有何常見成因?
出現低溫症的原因跟天氣有關,主要常見於冬天,以下是幾個常見成因。
1.長時間逗留於寒冷的室外,導致熱量持續向外散發。
2.長時間浸泡在冷水中或濕身,水會加速熱量的散發。
3.禦寒衣物穿着不足,無法保暖。
4.體內體溫調節系統失衡,無法維持正常體溫。
低溫症有何症狀?
低溫症病徵會因患者的年齡、低溫程度和時間長短而有所不同。
初期患者感到寒冷,不自覺地震顫,手腳冰凍,表層的微細血管收縮。患者體溫在攝氏32度之時,會神智昏亂,說話含糊不清,震顫不受控制,還會有不合情理的行為出現,例如寒冷下脫去外衣等。如果處理不當,再讓患者體溫持續下降至32度以下,震顫就開始時強時弱,直至停頓,身體瑟縮、肌肉強直、皮膚變白、瞳孔放大,進入僵凍狀態,繼而死亡。
為何長者容易患上低溫症?
任何人也有機會患上低溫症,不過長者基於以下原因相對較容易患上低溫症。
1.年老因素
長者皮下脂肪較少,溫度調節機能減退,在寒冷的天氣下身體未能對於周遭氣溫下降作適當的反應。
2.慢性疾病
不少長者亦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內分泌失調、心臟病等。這類疾病除了令他們變得體弱外,還減低新陳代謝率及降低調節體溫的能力,因而減低熱能的製造。
3.行動不便
活動能力良好,新陳代謝、血液循環作用均比較好,如果長者患上中風、骨折、柏金遜病及老人痴症等疾病,導致他們行動不便,活動能力降低,有可能造成失溫。
4.酗酒習慣
酒精會使血管擴張,使身體容易流失熱能,若長者屬酗酒人士,較易有低溫症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