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1993至2019年間,本港女性確診乳癌的個案增加3倍,平均每日有13名女士確診乳癌。2019年,近五成乳癌個案發生在40-59歲女性身上,對不少患者而言,抗癌路上其中一個最大的憂慮是「化療」,年齡越大,風險越高。
香港乳癌基金會乳健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外科專科熊維嘉醫生指:「不少病人常將『乳癌』及『化療』劃上等號,但其實化療只是治療方法其中之一。」
患者大多數擔憂在化療過程中所帶來的各種不適與副作用,台灣過去就有調查顯示,近三成乳癌患者曾因化療副作用,萌生中斷或放棄治療念頭。除此之外,美國心臟協會曾對乳癌女性作出警告:化療和放療等療法,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和其他嚴重的心臟問題,有時會在治療後數年才發病。
隨著醫學界近年掌握乳癌生物記號,可透過腫瘤基因表現檢測,分析21個與乳癌有關的基因表現,從而識別患者能否從化療中獲益。患者完成檢測後,會得出三項資訊:復發風險、患者復發的風險因素,及從化療中獲益比率。「例如患者復發風險較低,只需要進行荷爾蒙治療便足夠;相反,復發風險較高則需要接受荷爾蒙治療及化療。」熊醫生說。
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的研究指出,高達70%的乳癌初期患者,切除腫瘤後可免接受化療,既能免除病患不必要的痛苦,也不會影響存活率。
癌症百科全書丨幾時開始做 癌症篩查 ? 臨床腫瘤科 謝耀昌醫生
熊醫生指出,並非每位患者都必須要做化療,透過乳癌腫瘤基因表現檢測,可讓醫生更有效地制定患者術後的治療方案,評估是否需要化療。香港乳癌基金會現正推動資助計劃,為合資格病友提供相關檢測的資助。
圖片來源:Freepik
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