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顧小培丨補健食品食得多就好? 臨床報告 VS 動物測試?

坊間大多健康食品,均標榜對人體功效顯著,但並沒有提供實則理據。免疫學博士顧小培指出,臨床報告的要求非常嚴格的系統,進行測試的人要通過嚴格篩選,要於指定的年齡、有沒有參與過類似的研究等。而臨床報告所費不菲,每一個大概要花費1億美元,所以並不是每一件產品均經過臨床測試。

甚麼是動物測試?

顧博士指出,有一種叫 Proof of Concept (概念論證),意思是如果狗狗患上關節炎,便給狗狗餵食某一種食物/藥物,狗狗服用後,關節炎得改善的話,便可以大擔推論,可能人類服用後亦會有改善。


大多數的動物研究對象是狗、兔子、老鼠等,顧博士指服用藥物/補充品要按體種比例服用,這些動物體積較細,服用份量不多,較容易處理。


雖然動物測試相對普遍,但不是每一種藥物/補充品也可透過動物測試來驗證,舉個例子﹕如要驗證心臟藥物,便不能找老鼠以及大象來驗證。因為人類心跳每分鐘大概60次,但老鼠有250次,而大象每分鐘只跳1次。

老鼠進行測試情況

利用老鼠進行測試,不能直接找來老鼠進行。顧博士指出,如果要利用老鼠進行降血壓藥的測試的話,老鼠被捉後已經受驚,血壓自己會上升,導致結果不準確。

所以如果要利用老鼠進行降血壓測試的話,技術員會替老鼠進行手術,先把測試器放入老鼠體內,待老鼠復原後,才透過儀器來觀察結果。


如果要利用老鼠進行中風測試時,更會用魚絲於老鼠頸動脈慢慢推入去,到腦部中間將魚絲停止,將血管堵塞,再將防止腦組織衰退的藥給老鼠食,看看是否有效等。顧博士指,利用老鼠做的實驗並不適用於人類身上,如想知道最接近人類的結果,測試將於馬騮身上做。

如何介定適當劑量?

顧博士指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需要的營養素亦不一樣,如購買健康食品後,可參照包裝背後的指引,再按實際需要服用。如果包裝列明是每天1-3次,每次服用1-4粒,便可從每日1粒開始。當情況有改善後,證明方向正確後,再考慮增加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