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熱哩!熱到爆如何消暑,減低中暑風險?最近醫管局在網上平台發文指出,消暑有「三避」,其中一個就是避寒!大家沒有眼花,熱到爆為何還要避寒?其實避寒是指避免身體攝取過量的寒氣,例如開大冷氣、狂飲凍飲等,否則會好傷身,影響健康。除了避寒外,另外「兩避」又是甚麼?
第一避:避暑
炎夏暑熱迫人,較易傷人體正氣及津液,容易中暑,怎樣避免中暑?
補充足夠水份
首先時刻都要記得補充足夠水份,嫌白開水淡而無味?不妨飲用酸梅湯、綠豆湯,清熱解暑、醒脾開胃。
最忌冷氣溫度太低
如果是置身室內的話,要保持周圍環境清涼通爽,如可以開窗就要打開窗戶,好讓空氣流通,有助散熱。開風扇或冷氣絕對有助降溫,但冷氣溫度不宜太低,以免令身體不適。
出外時,建議穿着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戴闊邊帽或撐傘等,減少吸熱,亦方便排汗及散熱。不應留在停泊的汽車內。想戶外活動的話,宜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後時間進行。亦要慎選活動種類,避免做劇烈運動或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等活動,高溫、出汗及疲乏均會增加身體的負荷。
第二避:避寒
冬天就經常聽到要避寒,為何夏天都有此需要?避寒的意思是指炎夏不要攝入過多的寒氣。為了想快些降溫,有些人習慣「開大冷氣」、對正冷氣出風口吹冷氣、狂飲冷飲等。
其實這些都是傷身的消暑方法。原來為了散熱,皮膚毛孔開泄,如果這時遇上寒氣,反而有機會令身體不適,所以無論夏天有多熱,盡可能不要狂吹冷風或者狂飲冷飲。
第三避:避濕
有否想過中暑亦關濕氣事?原來在中醫角度,中暑的主因是人體氣陰不足、體質濕熱,體內濕熱會更容易中暑,而夏天一般又悶熱又潮濕,一旦不多加留意生活飲食習慣性,較大機會中暑。
味濃、油膩的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影響脾胃運化水濕功能,濕氣久鬱化熱,導致濕熱,所以少食相關食物有助袪濕。有些食物則有助排除體內暑熱之邪,但進食要留意份量,必須適當,以免弄巧成拙。例如瓜類雖可消暑,但大多屬性偏寒,多吃傷脾胃。以下是一些消暑好瓜。
絲瓜:清熱、利水、解毒
西瓜:清熱、解暑、生津、利尿
冬瓜:清熱、消暑、生津
青瓜:生津、清熱、利尿
炎夏記得以上「三避」啦!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食安中心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Pexels、Flaticon
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