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新癌症篩查測試靈敏度超90% 有助降低癌症死亡率 |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醫生

癌症是可怕的疾病,一旦患上,便要花長時間醫治。過去肺癌、大腸癌、鼻咽癌的檢查技術,未能令病人及早發現病況,延誤了治療黃金時機。現時的新篩查技術,靈敏度超過90%,令病人可及早進行治療。今日邀請到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醫生講解新篩查技術。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醫生,跟我們講解三種癌症的篩查方法,包括肺癌、大腸癌及鼻咽癌,是否有比較新的篩查方法?

醫生:是的,目前這三種癌症都有新的篩查方式,令病人可以於較早發現疾病,能及早醫治,從而提升根治的可能性。

肺癌 腫瘤死亡首位

主持:肺癌及大腸癌,哪種癌症較為常見?

醫生: 肺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亦是腫瘤死亡個案中排首位,根據2019年癌症新症數字,肺癌個案佔總新症超過15%。2020年因癌症而死亡的數字當中,肺癌佔逾四分一。由此可見,肺癌的發病率與致命率也是相當之高。至於肺癌病人的存活率,根據美國數據,肺癌病人五年內的存活率是16%,較其他癌症低,但若能及早發現,肺癌病人五年內的存活率可以增加至50%。

主持: 甚麼因素會增加患上肺癌的機會?

醫生﹕ 肺癌最常見的成因是吸煙,九成肺癌病人都與吸煙有關,包括本身一直有吸煙習慣、過去有吸煙習慣但已戒煙人士、或被「二手煙」影響的人士。根據亞洲地區的數字,有15%肺癌患者並沒有吸煙習慣,較西方國家高,所以除了吸煙外,也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增加肺癌機會,例如年紀、曾接觸過某些毒素(如石棉、放射性氣體氡氣)、空氣污染、藥物(如荷爾蒙補充劑)等。

主持﹕肺癌有何徵狀?

醫生﹕肺癌的徵狀多為局部性,包括持續咳嗽、咳至出血、咳嗽時有「依依」聲音、心口痛等。如已出現擴散情況,可能會引致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無故疲累等,晚期患者可能會出現面部腫脹、頸部靜脈擴張等。

新篩查技術 減少20%肺癌死亡個案

主持:如何可以於初期階段及早發現肺癌?

醫生﹕ 以往會建議市民一年進行一次肺部X光檢查,但此技術要待腫瘤長大至如五毫子硬幣的大小時才能發現。現在可以透過低劑量電腦掃描,可以發現如一粒米大小(即是只有幾毫米長度)的肺癌腫瘤,而且輻射量相對低。根據2010年美國數字顯示,此篩查方式可減少約20%的肺癌死亡個案,美國已開始採用此低劑量電腦掃描作為肺癌篩查,及早發現早期的肺癌個案,亦能減低晚期肺癌的治療成本。

主持:建議哪些市民應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掃描?

醫生:肺癌較高風險人士,包括50至80歲有吸煙習慣、分量為每天兩包煙、已有吸煙習慣十年以上的人士,以及50至80歲過去曾有吸煙習慣的人士,即使已戒煙,如果戒煙時間少於15年,亦建議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掃描篩查。

主持: 肺癌以外,近年政府也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這採用甚麼測試方式?

大腸鏡檢查可及早切除瘜肉


醫生:大腸癌篩查主要是以糞便免疫化學測試(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FIT)去檢查大便的隱血情況,不過這個篩查方法對大腸癌的靈敏度只有50%,對大腸瘜肉的靈敏度亦只得10%,仍有不足之處,需要更好的篩查方法。

主持: 若大便隱血測試的靈敏度較低,有何其他方法能夠及早發現大腸癌?


醫生:大腸鏡檢查是一個很重要的檢查,可及早發現並切除大腸瘜肉,有效預防演變成腸癌。50歲以上人士,即使沒有任何病徵或家族病史,也建議每十年進行大腸鏡檢查。為了及早發現大腸癌,2018年美國癌症協會已建議45歲或以上人士便應考慮進行大腸癌篩查,不論糞便測試抑或照腸鏡;如果有家族病史、有遺傳基因突變情況,或其他高風險因素的人,應更早去接受篩查。

新大腸檢查技術 靈敏度超過90%


主持: 如何選擇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或是進行大腸鏡檢查?


醫生: 大腸鏡檢查除了有篩查作用外,亦有預防作用,因為當檢查期間發現瘜肉,可即時作出切除。不過部分市民會考慮到大腸鏡檢查費用較昂貴,亦考慮到這屬於入侵性檢查有風險存在,近年市面上亦有糞便隱血測試以外的非入侵性篩查方式。


主持:可否為我們講解一下?

醫生: 目前有兩種較新的腸癌篩查方式,第一種是「多目標糞便DNA 檢查」(Multi-targeted Stool DNA Test, mt-sDNA),此檢查已於美國大規模地推行,為市民每一至三年進行檢查。原理是大腸癌細胞會剝落一些生物標記,這篩查方式就是透過檢測體內有沒有此生物標記,再剔出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的人士。2014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曾提及,mt-sDNA對大腸癌的靈敏度超過90%,相對剛才提及的大便隱血檢查靈敏度只有50%,可見是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