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頭綜合症大多出現於剛出世至18個月大的嬰兒身上,養和醫院義肢矯形師梁永健指出香港近年才引扁頭綜合症的治療,希望能將正確訊息傳遞至大眾。到底甚麼是扁頭綜合症?嬰兒患上後又該如何治療? 梁矯形師逐一為大家詳細解釋。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義肢矯形師梁永健。談起義肢矯形,通常會聯想到交通意外後撞斷了手腳才需要做義肢矯形,其實義肢矯形師的工作是什麼?
義肢矯形師在港人數不多
義肢矯形師:義肢矯形師在香港是很少人從事的行業,全行也只有200多人,所以普羅大眾對此職業比較陌生。義肢矯形顧名思義,主要處理「義肢」和「矯形」兩個部分。有人因為意外或者其他原因如糖尿病需要截肢,義肢矯形師會為他們度身訂造手、腳義肢,除了手腳義肢外,我們也會造義眼。
矯形方面,義肢矯形師負責製作外用性的醫療用具,即是用作代替或者幫助病人身體康復的器具,所指的「矯形」並不是整容,台灣會譯作「肢具」,就是肢體鍛鍊的器具,這個名字更貼切。
有時我們也會製作手指夾、手指套或者扁平足等需要用到的特殊鞋墊,甚至脊柱側彎需要配戴一些大型的胸架,或扁頭綜合症所用的頭盔等外穿性用具,均是義肢矯形師的工作範圍。
主持: 早前訪問過足病診療師亦會做鞋墊,與義肢矯形師所製作的有沒有分別?
義肢矯形師:沒有分別的,兩者專業也可以做到。
主持: 今日的主題是「扁頭綜合症」,我們甚少聽到,究竟什麼是「扁頭綜合症」?
義肢矯形師:扁頭綜合症即是頭骨的形狀有不同程度的異常,例如扁平或不對稱,除了影響外觀,也可能影響幼兒的視覺、聽覺和前庭覺發展。
治療扁頭綜合症要由嬰兒時期開始
主持:「扁頭綜合症」患者是否大多是還未發育完的小童?
義肢矯形師:一般接受扁頭矯形治療的都是嬰兒時期,約4個月至18個月,即 1歲半前。因為嬰兒時期的頭顱骨還在發展,即是俗稱「腦旬未生埋」,所以尚有矯形空間,當過了這段時間,頭顱已經生長穩定後就沒法矯形。不過嬰兒的身體其實有自動修正機制,剛出生一、兩個星期的嬰兒,如果發現頭骨有輕微扁平或不對稱,家長也毋須過份擔心,因為可以自行修復,頭形也會自然得到改善,但如果頭形明顯變形,應求醫檢查。
主持: 一般是由醫生決定,還是家長主動提出小朋友需要進行扁頭矯形治療?
義肢矯形師:兩方面也有,在香港很多時是由醫生提出,主要是當小朋友出生後有醫生跟進出生後情況,在檢查時發現嬰兒有扁頭問題,就建議家長可讓嬰兒接受扁頭矯形治療。香港也是近年才引入扁頭矯形治療,服務未至於太普及,所以家長未必知道嬰兒有扁頭問題,希望透過公眾教育,讓更多家長知悉扁頭綜合症,留意自己的嬰兒有否相關情況,有助及早診斷及治療。
頭部要對稱 合比例
主持:現時有沒有一個客觀標準,得知小朋友有否扁頭綜合症?
義肢矯形師:扁頭綜合症有量度的準則,主要包含兩個元素,第一是左右對稱,第二是比例。
左右不對稱作叫「側頭」、「斜頭」,即是扁頭的情況不是發生於頭顱正後方,而是在傾向一邊,正面看頭顱好像一個平行四邊形。另外是頭顱的長闊「比例」,從頭頂方向看,正常的「頭闊」應該是「頭長」的長度大概80%至85%,但如果出現扁頭情況,例如正後方扁平,「頭長」縮短,導致「頭長」和「頭闊」的比例拉近至差不多1比1,這就應該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