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的背痛均由肌肉、筋腱發炎所致,通常是拉傷所致。但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梁杰仁指出,患上腎石、膽石、坐骨神經痛等,均會導致背痛情況,醫生要仔細了解痛人狀況,才給予適當的治療。尤其是坐骨神經痛是慢性疾病,而痛感範圍廣,小腿、大腿同樣會感到痛楚。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梁杰仁醫生,主題是背痛成因。談起背痛,我家人曾在飯後覺得胃痛,而痛楚延伸至背部,懷疑是腎石因此求醫,惟醫生檢查發現沒有大礙、亦沒有發現腎石,好像是放射性的痛感,而且每隔個多月便發生,進食後出現胃痛引致有背痛,你曾遇過病人有以上情況嗎?
背部痛成因眾多
醫生: 這是經常出現,典型胃痛會覺得上腹位置痛,尤其是進食時,但因神經分佈影響,有些人胃痛的痛感放射至背部也不足為奇,至於會否有腎石或其他器官引致的疼痛亦有可能,要透過檢查才能清楚。
主持: 明白,背痛看來有很多可能性,作為急症科專科醫生,應該從什麼角度出發為病人診症?
醫生﹕ 作為個急症科專科醫生,會考慮是否具嚴重性或高致命性的背痛原因,高風險病人包括:年長人士、免疫力較低或需服食長期疾病藥物(如癌症化療藥)人士等。另外,也會詢問其病歷,如病人是否曾經嚴重受傷,例如從椅子摔倒、交通意外,從而為病人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主持: 背痛的原因通常涉及什麼可能性?
醫生﹕ 比較常見有肌肉、筋腱發炎,通常是拉傷導致。香港人生活忙碌,節奏急速,平日未必太留意自己的姿勢是否正確,譬如彎腰撿東西,很自然會彎曲背部向下執拾,而這個急速彎腰的動作很容易傷及腰背,如果可以利用其中一邊腳蹲下、保持腰挺直的姿勢去執拾,對背部的勞損、受傷有助大大減低。所以背痛的成因多源於平日的姿勢、習慣不良而引致,這類背痛均屬輕微至中度,很少情況是嚴重。
背痛大多由不良姿勢引起
主持: 明白,梁醫生你提到「彎腰撿東西」是不正確的姿勢,但這不是人的自然動作嗎?
醫生:人一般覺得「彎腰撿東西」應該是最快的反應,自然而然,但彎腰會用到大量背部肌肉,如果背部肌肉過度拉扯便有機會拉傷。
若改以一邊腿蹲下,就可保持背部挺直,減少拉傷,加上腿部肌肉在平日走路已經訓練有素,大腿、小腿蹲下是一個正常活動範圍內可承受的郁動,但突然急速彎腰,或會因為平日缺乏訓練背部肌肉而導致拉傷,正如運動前沒有熱身,而動作突然加快,肌肉也會較容易發炎。
主持: 梁醫生,假如彎腰的剎那間,已經立即感到疼痛,是否代表已經扯傷了背部肌肉?
醫生:如果是立即感到疼痛,應該也頗嚴重,不過有可能病人本身已有不同程度的勞損,或重覆多次急速彎腰動作而沒有立即感到疼痛,而是隔一兩天後始出現炎症而出現痛楚,所以病人一開始亦未必覺得有受傷,慢慢才感覺到背痛,要待醫生詳細問診,才知道自己有背痛。
坐骨神經痛 痛感覆蓋整大、小腿
主持:有時候背痛是纏擾不休,間中便會發作,如坐骨神經痛,算是背痛一種嗎?
醫生:沒錯,坐骨神經痛算是背痛的一種,坐骨神經痛經常出現在下背痛,而且一直延伸至大腿,甚至小腿的位置,因為坐骨神經是由臀部延伸到整條腿,所以理論上是比較嚴重的背痛,連腳也會受影響。
主持: 其實患有坐骨神經痛的人也很多,成因是什麼?跟不良姿勢有關嗎?和基因有關嗎?
醫生:有部分病人的坐骨神經痛和姿勢有關係。由於坐骨神經是由脊椎一直延伸至臀部、大腿及小腿,換言之,其實只要神經線經過的任何一點受壓,已有機會出現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坐骨神經痛的成因,最大可能是因為脊骨附近出現骨刺、椎間盤突出、臀部附近肌肉如梨狀肌受壓、其他退化原因等,因神經受壓的關係,可導致坐骨神經痛。人的坐骨神經有兩條,左右各一,大部分人受壓會側在一邊,如果兩邊同時受壓,的確兩邊可以同時出現疼痛。
主持: 經常有長者自稱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是否可透過檢查確診?還是有其他方法?
醫生:醫學上有簡單臨床檢查,可以初步判斷病人是否患有坐骨神經痛。一般會要求病人先平躺在床上,然後病人提高大腿和小腿,維持大腿和小腿成直線,接下來持續提高,正常應可提高至70至80度,甚至90度,即等如做一個「L」字型,只要其中一邊可以做到,一般與坐骨神經痛無關。如果是坐骨神經痛,病人在提腿檢查時,可能在45度或更低的角度,已經出現痺痛等神經受壓的感覺。神經受壓會令病人腳痛至不想提起,要放下來才感到舒服,這個簡單檢查可初步分辨病人是否患有坐骨神經痛。
大多病人以藥物舒緩坐骨神經痛
主持: 梁醫生,部分人會待坐骨神經痛發作時才去求醫,但服食止痛藥或接受治療,感覺紓緩了,但很快又復發,坐骨神經痛是否會經常反覆發作?
醫生: 坐骨神經痛也算是慢性疾病,假如坐骨神經的原因是退化、生骨刺、受壓等,如果未有徹底改善受壓情況,基本上很大機會反覆復發。如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治療,可能是做手術,但不少病人對脊骨手術感到憂慮,所以通常是服藥或接受物理治療以紓緩症狀。
主持:梁醫生,會否有病人忽略因癌症或腎石壓著某些位置而出現背痛的情況嗎?
醫生:出現背痛可能會聯想到骨、肌肉的問題,其實背痛也有很多不同的成因。常見的背痛亦會考慮是否涉及腎石,因為腎的位置,相對是近背部,所以如果腎石發作,背部感到疼痛也不足為奇。腎石除了背痛,通常痛感也會轉移,可以轉移到身體的前方,例如腹部、尿道,如果是尿道口疼,會較像是散發性的痛感。另外,如果患有腎石,也有機會出現小便帶血或經常尿急等其他症狀。
主持:那麼腎石引致的背痛是「上背痛」多,還是「下背痛」多?
醫生:膽石亦有機會誘發背痛,膽囊在人體靠右位置,如果是右邊背痛,會考慮是否涉及膽石問題。膽石除了引致疼痛,病人可能會同時出現發燒、膽石令膽管閉塞導致小便變成深茶色、黑色,醫生會同時從其他病徵,分析病人有機會涉及什麼問題。
膽石、腎石 胰臟亦會導致背痛
主持:膽石引致的背痛,通常是在那些位置出現?
醫生:多出現在右邊,下背或中間位置也有機會,膽石通常是腹痛,有小部分病人會有背痛,但因為膽在身體內較前方位置,所以通常出現腹痛居多。
主持:除了膽石、腎石,還有哪種背痛需要提高警覺?
醫生:胰臟痛亦需要提高警覺。胰臟負責分泌胰島素,如果胰島素分泌不足會導致糖尿病,胰臟器官在我們腹部比較深入的位置,所以胰臟發炎或胰臟腫瘤,都可能導致背痛。在此情況,通常需透過超聲波、電腦掃描才能檢查出問題。
主持:胰臟問題會否附帶其他病徵,令病人更容易分辨到?
醫生:由於胰臟在比較深入的位置,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島素,相對未必會明顯引致其他病徵,加上胰臟發炎是比較少見的情況,所以只可靠電腦掃描、超聲波才可以觀察到。
主持:醫生一般會在什麼情況下,懷疑病人是胰臟發炎或胰臟腫瘤,才決定安排超聲波或電腦掃描檢查?
醫生:一般會先為病人安排相應檢查,先排除常見問題。譬如有關肌肉、骨骼、胃和膽囊的常見疾病,可透過抽血、照胃鏡來排除。如果相關檢查完成後未有發現,而背痛問題經治療後仍持續存在,可能會安排更詳細的檢查,例如電腦掃描等,來了解是否涉及其他器官,包括胰臟,是否出現問題。
主持﹕如果是肌肉拉傷的背痛,基本上處理方法如何?
醫生:如果病徵輕微,只要多休息,不要亂動、拉扯,讓肌肉和筋腱休息,通常可自行康復。
主持﹕剛才你提到坐骨神經痛,部分人未必考慮做手術,原因是否跟脊椎有關?一般採取保守治療為主?
醫生:部分病人甚至連服藥亦抗拒,可以考慮先做物理治療,對紓緩痛症亦有幫助。另外,藥物有很多不同種類,有普通止痛藥如撲熱息痛,也有更強效止痛的消炎止痛藥,如有需要,甚至處方注射人工合成嗎啡,人工合成嗎啡與傳統嗎啡有別,不會有上癮風險,以助病人紓緩痛症。
主持﹕如果是腎石、膽石引起的背痛,是否可透過手術處理?手術後,理論上可解除背痛?
醫生:對,如果是腎石,醫生會評估腎石大小,以決定治療方案。譬如小於5毫米,即大概只有一粒米大小的腎石,一般身體可自行排出;如果大於5毫米,則未必可經尿道排出腎石,可能需轉介泌尿外科專科醫生跟進,例如安排「體外碎石」的治療方案。如果是膽石問題,則可能需轉介外科專科醫生,按其情況考慮是否需要以手術將膽囊切除。
主持﹕可以多解釋「體外碎石」治療的詳情嗎?
醫生:「體外碎石」即是利用儀器貼著病人身體的腎臟位置,配合超聲波協助定位,以進行體外震盪,務求將腎石打碎至小於5毫米,令病人可透過小便自行排出。
主持:那麼胰臟問題引致的背痛是否很複雜?
醫生:胰臟問題會更複雜,需視乎是因為胰臟發炎還是胰臟有腫瘤。如果是胰臟發炎,由於胰臟發炎大部分的成因是膽石阻塞管道而引致,所以有可能是解決膽石問題,以助消除胰臟發炎。
至於胰臟腫瘤,一般需要透過手術切除病灶,甚至整個胰臟。由於胰臟位置比較深入,普通檢查未必可即時發現問題,因此如出現任何相關症狀,應立即求醫接受更詳細檢查,小心不要因疫情而不敢到診所、醫院求醫,應多留意自己身體的警號,不要忽視病情。
主持:謝謝梁醫生,我們下次再見。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梁杰仁
養和醫院急症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