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很關注體重的轉變,尤其是一旦變胖,更會擔心健康是否響起警號。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要衡量一個人健康與否,體重並不是唯一一個指標,腰圍的增減亦佷重要,所以肥胖有時未必等於不健康。體重、腰圍兩者的增減,跟健康狀況有何關係?且聽醫生以下的分享。
超重vs肥胖
有否想過超重跟肥胖其實是有分別呢?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在其新作《心動故事(三)——拆解心臟血管相關疾病、運動與飲食健康的必懂知識》中,分享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飲食、運動與健康的知識。
超重的定義是BMI指數大於23.0,小於25.0;而肥胖的指標為BMI指數逾25.0。香港人口的超重或肥胖問題如何?根據2019年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2014/15年度香港超重人口佔20.1%,當中男性佔20.9%,女性則佔19.3%。而在同一年度,香港肥胖人口則佔29.9%,其中男性佔36%,女性則佔24.4%。若以年齡劃分,年紀介乎45至54歲的男性多屬肥胖人士,而女性的肥胖人士多為年齡介乎65至84歲。
體重vs腰圍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類想法:身體變胖是否等於不健康?體重的轉變是否等於響起健康的警號?
黃醫生指出,體重的升降並不是健康與否的唯一指標,因為我們還要留意另一身體狀況——腰圍。就算體重增加,若然腰圍有所縮減,仍然是健康的表現,相反,若然體重與腰圍同時下降,那麼健康便可能出現隱憂。
究竟體重、腰圍兩者的增減,跟健康狀況有何關係?大家不妨參考以下圖表:
壯健 | 健康 | 羸弱 | 生病 | |
體重 | ↑ | ↑ | ↓ | ↓ |
腰圍 | ↓ | ↑ | ↑ | ↓ |
解說 | 體重上升代 表肌肉量增 加;而腰圍 下降則代表 脂肪量減少 | 體重與腰圍 同時上升, 代表身體肌 肉及脂肪量 也有增加 | 體重下降代 表肌肉量減 少;而腰圍 上升則代表 脂肪量增加 | 體重與腰圍 同時下降, 則代表身體 肌肉及脂肪 量也有減少 |
體重的變化是與肌肉量的多少有關,而腰圍的增減,則是體內脂肪積存多寡有莫大關係。大家要多加留意啦!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
資料來源:《心動故事(三)——拆解心臟血管相關疾病、運動與飲食健康的必懂知識》(出版社:紅出版 (青森文化))
圖片來源:Pexels、Unsplash、Freepik
其他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