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疝氣 俗稱 小腸氣 屬器官內部移位 |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

疝氣 俗稱 小腸氣,成因為人體器官內部移位,最常見為 肚臍 周邊或 小腸。男性較女性易患上小腸氣,而動手術令器官返回正確位置為醫生建議的醫治方法。但因為 小腸氣 而導致胃部不適,則可利用藥物治療。其實 小腸氣 是能夠預防的,今日邀請到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恆講解一下。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主題是 疝氣,可以介紹一下是甚麼來嗎?

醫生:疝氣,即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小腸氣,是指當體腔內的器官通過身體腹壁缺口,移動到外層。簡單而言就是體內任何一個器官脫離了原本位置,去了另一個空間的情況。

疝氣 即 體內器官移位

主持:為什麼 器官會移動至另一空間?

醫生: 其實每個身體空間之間都有「通道」去連接,有些「通道」是先天性的,例如腹股溝,即是男性輸精管連接睪丸的「通道」;後天性的「通道」一般是因為經常進行劇烈運動,或者有長期便秘、咳嗽、吸煙等問題,使腹部位置形成壓力,令正常通道擴大,內臟因此容易推出到另一個空間。不過內臟只是離開了原本的位置,但仍然被表皮包裹,並非走出了肚皮外面。

主持: 最常見的 疝氣 病例是甚麼?

醫生﹕ 腹股溝 是最常見出現 疝氣 的位置,即是人體腹部連接大腿交界處,亦就是坐著時大腿間的空隙。為什麼這位置會容易形成 疝氣 ?男性的睪丸是在腹腔內形成,再慢慢下移至陰囊,所以該位置先天有個「通道」讓睪丸從腹腔內移動到到腹腔外。然而,如果腹腔內壓力上升,例如抬舉重物,或者有長期慢性咳嗽、便秘等問題,久而久之就有機會將內臟(通常是小腸)或脂肪擠出,形成 疝氣 ,甚至連大腸、膀胱也有機會突出。

另外肚臍周邊也是經常出現 疝氣 的地方,肚臍是臍帶連接著的地方,當我們出生時剪了臍帶後,肚臍的位置會自動癒合,但仍是較薄弱的地方。如加上後天因素包括經常咳嗽或抬舉重物,都會增加肚臍位置的壓力,令內臟有機會突出,形成疝氣的現象。

疝氣 或會突肚臍


主持:病人通常會如何發現自己有 疝氣?

醫生﹕ 以腹股溝為例,通常男士會突然發現做運動或行走時,腹股溝有下突起物。但當病人平卧,或稍作按摩後大多可把突出的部分復位,另外其他疝氣最常見的徵狀就是突肚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