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 是對人體有益的益菌,可以保持 腸道健康 之餘,更能令食物養份容易被人體吸收。而發酵食物 便是含有豐富益生菌的食物,但巿面上發酵食物 林林總總,是否每一種 發酵食物 均含有 益生菌,選擇時要注意甚麼?今天邀請了 養和醫院 註冊 營養師 陳勁芝講解 發酵食物 與健康,發酵食物 的例子有甚麼?
發酵食物 是甚麼
註冊營養師:近年大眾選購食物的時候,會見到不少發酵食物的種類,譬如酸種麵包、韓式泡菜、納豆、乳酪等,這類型的食物很流行,亦被大眾認為是健康食物,但發酵食物是不是真正健康?而我們又應該怎樣選擇?選擇時又要留意甚麼?
主持: 其實食物都有好和不好的地方,問題是我們怎樣去運用。例如麵包,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健康食物,很多人早餐都吃麵包;而納豆理論上是日本人的早餐; 乳酪是外國人平日早餐也會吃。另外,潮州人同樣吃很多發酵食物,如蕎頭,這跟前者的發酵食物是否不一樣?醃漬食物常被認為是不健康,這是否正確?
註冊營養師: 近年對發酵食物的研究很多,但其實發酵是甚麼一回事,首先大家需明白發酵不等於發霉,兩者是不同。不要以為任由食物腐爛,就以為是健康發酵食物。其實「發酵」的英文叫「fermentation」,即是由微生物在有機物,包括在食物滋生時,所產生的某種分解過程,就是「發酵」。
談到發酵食物,一般情況指在無氧狀態發生,即是食物並不是在空氣中進行發酵,不會有陽光曬乾的過程。例如製作韓式泡菜、乳酪時,食物一定要經過壓實、密封等過程,而細菌在無氧狀態下發酵,食物會變酸,因為細菌開始會用有機物做能量。譬如細菌附在菜上,在無氧狀態下細菌開始用菜作為能量,將有機物轉化為自己的肥料,繼而繁殖,而在這個過程會產生很多酸性物質,主要是乳酸和醋酸,所以乳酪會有乳酸味、潮州人有很多發酵菜會有醋酸的醋味等,甚至本身醋也是由發酵過程產生出來。
發酵過程有酸性產生,那麼酸性有甚麼好處?首先就是抵抗壞菌,因為壞菌很難在酸性環境下滋長。在發酵過程中提供酸性環境,當酸性越來越高,pH值就越來越低,在這情況下,壞菌就無法生長,只剩下益菌生長。近年在發酵食物研究上,會著眼究竟有多少益菌存在,譬如乳酪有益生菌(例如:Lactobacillus, Bifidobacteria)這類型的菌類,同時這些益菌亦可在酸菜等發酵食物中找到。
主持:簡單來說,就是壞菌受不住發酵過程產生的酸性,但是酸性進入身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如果經常食酸性發酵食物,對身體會否不好?
註冊營養師: 其實理論上不會太酸,因為一般情況下身體的酸鹼平衡是很完善,基本上不會出現一個太酸的狀態,當然身體是否承受到這些發酵食物,則因人而異,因為部分人可能腸胃不太好,進食少量或已覺得不適。所以建議大家不要一窩蜂追捧發酵食物,覺得健康就買很多來吃,我覺得這類型的食物,應適量進食。
至於進食發酵食物,對身體會有甚麼影響?其實發酵食物的益菌通常是乳酸菌,容易被腸道吸收,生存率很高,就像是平日吃益生菌,服食後會繼續生長。提到益生菌,大家要注意益生菌產品的管制是非常嚴謹,其實益生菌產品必須達到一定劑量,才可稱為益生菌,因為如果益生菌數量不足,或未能維持活性地到達腸道。
發酵食物則沒有這個管制,那發酵食物是否等於有充足的益生菌?實際上兩者是不同,因為沒有人監管劑量,只能知道發酵食物中都存在益菌。而發酵食物又是甚麼?當中包括奶類、芝士、乳酪,近年很流行、類似乳酪飲品的kefir(克菲爾)等;另外豆類,例如日本的納豆,或是中國人的豉油也是發酵食品,只是發酵完後,在煮食時加熱將益菌殺死;泡菜、酸菜亦是發酵食物。
發酵 跟 發霉的分別
主持:提到發酵食物有很多好處,但發霉其實完全是兩回事,對嗎?
註冊營養師: 完全是兩回事,首先發霉即是不加理會,將食物放著不理,繼而開始變壞,才開始出現霉菌,整個過程我會形容為欠缺控制性。
但是製造發酵食物,一般需要控制得宜,例如溫度控制,通常會控制在攝氏約20至24度之間,甚至更低的溫度。如韓國人製作韓式泡菜,會特意將泡菜埋在地底,以低溫發酵,肯定可以控制溫度,不會給予其他細菌生長,但同時又可助長益菌生長,所以發酵和發霉,首先是溫度控制的要求不同。
另外,發霉的霉菌很多時容易在比較熱和潮濕的環境中滋長,或接觸空氣才容易產生發霉,而這些都是壞菌,所以不能亂來,食物發霉並不是發酵食物。
‘When in doubt, throw it out’
主持: 例如我芝士開封後吃不完,會用紙再包裹放進雪櫃,但後來就忘記了,再拿出來發現已經發霉變了藍色,有些人會說:「這是發酵,只要切去發霉部分就可以進食」,這說法正確嗎?
註冊營養師:如果將發霉部分切走,確實可以將大部分霉菌移走,但是內裡會不會已經有霉菌則無從稽考。如果遇上這種情況,我建議安全一點會比較好。食物安全有句話叫:When in doubt, throw it out,即是當你有懷疑時,應把它丟掉。就你剛才提及的情況,如果將開封的芝士包裹得妥當,甚至乎造到真空包裝,其實不會那麼易變壞,不容易發霉。
主持:我有時會將一份芝士撕開成三件,再真空處理,確實可保存更久,但當開封後改用如吸濕的紙去包裹,芝士最終還是會發霉。
註冊營養師:這是因為要防止變壞,就必須將芝士放於無氧的狀態,不要讓芝士接觸到空氣、潮濕環境,才能更好保存。
益生菌有甚麼好處?
主持: 益生菌對身體有甚麼好處?胃部是酸的環境,益生菌進入身體,是怎樣進入?進入後又會留在身體甚麼地方?
註冊營養師: 益菌當然會進入胃部,因此有部分可能會死亡,剩餘會走到小腸,再到大腸。
其實益菌在發酵過程中,或有一個情況會出現。假設本來該種食物中的纖維質豐富,本身的構造能鎖住礦物質、營養素等,例如如果有機物是菜,菜本身會慢慢枯竭,食物的纖維質構造會因酸性而隨之瓦解,內裡含有的很多礦物質、維他命會被打散,這樣可能反而會令人更易吸收,而且有研究指出,發酵食物中的鐵質、其他礦物質會比較容易被吸收。
另外就是這種類型的益菌,通常會協助身體製造維他命B5、B6、B12及維他命K,間接令身體吸收更多維他命。
另外,因為發酵食物屬酸性,去到屬於酸性的胃部,當酸性食物碰上酸性環境,消化過程會變慢,令消化了的養分不會太快吸收到血管中,所以其中一個好處是升糖指數會降低。當你去麵包店,有時看到有些酸種麵包,常會標榜升糖指數低、不易令血糖升高。另外,過往都有關於酸種麵包的研究,針對小麥進行測試,發現發酵後的小麥會較容易消化,不像平常認知覺得小麥不容易消化,有時會出現胃脹情況。
所以益生菌未到大腸,即使只到胃部,已經發現有不少好處,較容易吸收更多維他命、礦物質,食物亦較容易消化。
主持: 第一次知道原來食酸種麵包有很多好處,但是否跟其他發酵食物一樣,以及當益生菌進入腸道,如大腸,又會發生什麼變化?
註冊營養師: 剛才提到,很多維他命、礦物質,會進入小腸被吸收,餘下益生菌繼續進入大腸,食物渣宰和未吸收的益菌會繼續進去,當到達大腸時,會期望益菌能鞏固大腸內的微生態。那當中壞菌和益菌的量是多少?其實較難知道。
由於發酵食物本身並無計算益生菌含量,尤其是自家製的發酵食物。不過,市面上有部分發酵食物,也會標明有多少微生物量,例如乳酪會標明含有甚麼微生物及其含量,其含量達到標準更會被認可為含有益生菌。
至於當益生菌到達大腸,會有甚麼事發生?第一,當益生菌到達大腸時,可以幫忙撃退壞菌,協助維持腸道健康。
除此之外,發酵食物也有一種副產品是有益,就是短鏈脂肪酸 (Short-chain fatty acids),簡稱SCFAs。其實不論是酸種麵包、豉油、超級市場買到的泡菜,以上這些產品,有經過發酵過程便會生出益菌,生成後會出現另一種副産品,就是短鏈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