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 「脫疽 」 老年人須警惕 ︳浸大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助理教授 周忠亮

提到「脫疽 」很多人會有印象,早起症狀為肢冷麻木,後期趾節壞死脫落,黑腐潰爛,瘡口經久不癒。引起 脫疽 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種病是閉塞性 動脈硬化 症 ,好發於中老年人,且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到底甚麼是閉塞性動脈硬化症呢?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是指周圍動脈出現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的動脈狹窄或閉塞,導致血液供應不足而產生的各種臨床症狀和體徵。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由外感六淫、飲食失宜、臟腑經絡功能失調等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肝腎虧虛、寒凝血瘀、瘀久化熱,使氣血凝滯,脈道不通,筋脈失養引起。中醫治療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需要根據具體的證型辨證論治,常分為陰寒型、血瘀型、濕熱下注型、熱毒熾盛型和脾腎陽性型


陰寒型表現為患肢發涼、怕冷、疼痛,遇冷加重,肢體呈蒼白色,間歇性跛行,舌淡苔薄白,脈沉遲、弦細,治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選用陽和湯、當歸四逆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


血瘀型表現為患肢怕冷,觸之冰涼,疼痛呈持續性,皮色紫紅、暗紅或青紫色,肢端皮膚有瘀點、瘀斑,間歇性跛行加重,夜間靜息痛加重,或出現急性肢體缺血劇痛,舌有瘀點、瘀斑,舌質紫暗,脈弦澀或沉細,治以活血化瘀方藥如寄生活血湯,丹參通脈湯,舒服湯、活血通脈飲等;


濕熱下注型表現為輕度肢體壞疽感染,發紅、腫脹、疼痛,肢體大片瘀斑感染,紫紅,瘀痛,伴有發熱,舌紅絳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數或弦數,治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選用四妙勇安湯加味;


熱毒熾盛型表現為嚴重肢體壞疽感染,紅腫熱痛、或膿液多,有惡臭味,伴有高熱、惡寒、神志模糊、譫語等,舌質紅絳、紫暗、舌苔黃燥或黑苔,脈洪數或弦數,治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選用四妙活血湯、清營解毒湯,同時兼服紫雪丹、安宮牛黃丸、西黃丸、四蟲片等;



脾腎陽虛型表現為全身畏寒怕冷、肢體發涼、萎縮,神疲乏力,腰痛,足跟痛,腰酸軟乏力,陰冷,陽痿,性欲減退,食少納呆,腹部脹滿,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治以補腎健脾,活血化瘀,選用補腎活血湯、金匱腎氣丸等。

針灸治療本病常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選用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腎俞、關元、氣海、血海、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豐隆、絕骨、太溪、解溪、沖陽、昆侖等穴位治療。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還和肥胖、吸煙、高血壓病、糖尿病、精神緊張、微量元素缺乏等有關。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戒煙、均衡飲食、調整血糖、血壓、血脂、調暢情志、注意保暖、適當運動。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助理教授   周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