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癌症與運動 |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 廖敬賢醫生、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 利美霞

要保持身體健康,除要注意飲食外,運動亦是重要的一環。有研究發現,保持高及中程度的日常運動人士,他們患癌比率比只做低程度運動人士為低,包括腸癌、乳癌及食道癌。因此做運動不止對身體狀況有正面影響,還可以有機會減低患癌風險。

做運動有助身體復元


主持:今日邀請到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廖敬賢醫生及物理治療師利美霞講解癌症與運動。提及癌症主題,我們通常是講解身體單一部位的癌症,為何是次主題那麼特別?



醫生:我接觸過很多病人,他們忽略了運動及飲食的重要性。部分病人在治療癌症期間,了解到很多癌症的治療資訊,只是想著腫瘤能否切除、癌症指數會否有變化等,而看不到其他重點。治療癌症的目標,當然是有效地控制腫瘤或消滅它,惟身體機能恢復亦是對治療效果及日後的生活質素有很大的影響。故此並不是單一腫瘤的問題,而是運動對身體的重要性。



主持:我最初以為是次主題是在未患癌症之前要注意有運動習慣,但現在反而是探討在患癌期間都要運動,這對癌症病人提供一個很重要的生活方向。


醫生:平時做運動不單止對病人,就算是健康人士,本身都有好處。有針對癌症病人與健康人士的運動情況做了很多研究,有運動習慣的人士出現癌症的風險是比較低,而患上癌症的病人,其復發率亦會相對較低。


主持: 可否提供運動與腫瘤相關的研究數字?


醫生﹕這些研究主要是對比我們平時做運動的程度,分別為高、中、低程度運動。經觀察一段長時間後,高及中程度的日常運動人士,他們患癌比率比只做低程度運動人士為低,包括腸癌、乳癌及食道癌。因此做運動不止對身體狀況有正面影響,還可以有機會減低患癌風險。

運動強度越高越好


主持:為何中、高程度的運動對這三種癌症有明顯影響?請解釋如何分辨運動的強度?


醫生﹕ 雖然這些研究的因果關係不是絕對,不過近年越來越多研究結果反映是傾向於運動降低了患腫瘤的風險。當中的原因是平時有做運動的人士,他們的體重會有所控制,而肥胖是一個影響健康的因素,控制體重是降低患癌風險的一個重要元素。

其次,常做運動的人,血液中的胰島素及荷爾蒙水平會比一般人士低;高濃度胰島素及荷爾蒙會增加細胞分裂,久而久之會有出現腫瘤的風險。再者,長期運動人士的免疫力會較好,減低發炎的可能性。


最後,多運動的人士其腸道會有改善,大便停留在腸壁的時間縮短,能減低大腸癌的風險;而膽汁的組成成分會有改變,整體來說可減少對腸壁細胞的影響。


上述全都是輔助原因,直至現在我們還未找到運動與腫瘤的直接相關因素,不過不同的研究結果也顯示,運動會帶來正面影響。中強度的運動就是會令運動者出汗、心跳加快以及身體覺得溫暖,這已代表是中程度的運動了。


主持:可否詳細解釋甚麼是中、高強度的運動?



物理治療師:根據廖醫生所說,我們可以通過運動的反應去判斷運動的強度。當做運動時,除了覺得熱及微量出汗之外,雖然呼吸開始急促,但還可以跟附近的人說話,這就是中強度運動。


若果做運動時,開始大汗淋漓,連說話也有困難時,這就屬高強度運動。除了觀察運動反應外,我們還可以用心跳去判斷運動強度。使用運動最大心率方程式去計算,即是220減去你的歲數,再將得出來的數值乘以60-70%,這個數值就是中程度運動的目標心跳。


愛從母乳 出發| 養和醫院兒科專科 高利源醫生


主持: 簡單來說,若我正在做運動,換氣時阻礙我和你再交談,這就是高強度運動,對吧?



物理治療師:是的。

主持:如果我在跑步,還可以和你談天的話,這就是中強度。

物理治療師:是的。



主持: 如果我很悠閒在跑步機上,還可以和朋友不斷聊天;或者在公園裡,即使一直步行,還可以和朋友高談闊論,這就代表低強度運動。



物理治療師: 是的,即是不面紅,不出汗,那種運動方法屬非常輕量。



主持:很多人患癌後,就會開始處於休息狀態,連運動也會放棄。我想問一下專科醫生的意見,在腫瘤問題上,運動是否擔當一個重要角色?


醫生: 我看到運動在腫瘤問題上擔當很重要的角色,因為運動是患者能夠全權控制的事情。我看到有做運動的病人,除了身體狀態有改善外,就連接受治療的能力也有改善,體力恢復時間比較快。在我的個案中,有做運動的患者對人生的睇法都會比較正面。

運動能保持正面情緒



主持:我想問醫生,有人說患癌症與情緒有關,而運動又會帶來好情緒。剛才醫生提及運動能減少患乳癌風險,女性情緒比較反覆,相對較容易抑鬱,是否因為不運動而令心情欠佳,導致較容易患上癌症呢?而做運動令他們開心,所以就能預防乳癌,是嗎?


醫生:運動導致好情緒,再導致減低患乳癌風險,這並沒有一個清晰數據顯示有直接關係。不過我見我的病人會因為做運動而變得開朗、有正面的想法,不過會否有直接關係,則很難斷定。


過剛才我已提及,運動可控制體重,對某一種荷爾蒙有正面影響,從而減低細胞病變的機會。做運動可以使患者的注意力專注於體能,而不是在面對癌症的負面情緒中,從而得回對身體的「自主權」。



主持:癌症的治療期可以很長久,我們在甚麼時候應該要運動,安排「運動處方」?


醫生: 通常我第一次見病人,我都建議他們開始要有培養運動的習慣。如果沒有運動的習慣,就可以慢步作為出發點,當然我相信物理治療師會提供更多的方法。不過我想提出重點,運動和飲食都是同等重要,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看得到成果,最緊要每星期都有幾次運動才有效。

運動康復分三個階段


主持﹕沒錯,我們要堅持恆常運動。利姑娘,我想問一下,在妳的個案中,在那個時候會加入運動元素?


物理治療師﹕簡單來說,越早做運動越好。首先要明白為何癌症病人要做運動。運動治療可以處理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譬如化療、電療會令肌肉減少,亦會令心肺功能下降,這就是我們說的癌因性怠倦(cancer-related fatigue)。病人會越來越累,生活功能亦會隨之下降,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體質會慢慢變差,生活質素持續下降。


癌症病人的運動治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癌症前期復康、治療期復康及存活期復康。前期復康是第一階段的「運動復康」,所指是由確診至開始癌症療程之間的時段。而癌症治療完結後的階段,我們稱為「存活期復康」。在不同階段的復康期,運動的強度都有所不同。



若病人在開始癌症治療前已接觸我們,病人通常會做前期的運動復康,希望他們作好治療的準備,例如一些強化心肺功能、強化肌肉的運動,這部分會安排中程度的運動鍛鍊,希望他們在做電療、化療的時候有更多力量,減少副作用出現的情況


當病人進入癌症治療的階段,我們會將運動的目標由強化機能轉變為保持機能。病人治療後可能會很累、手腳麻痺、肌力不夠,期望透過運動可保持到一定的基本生活活動。這時候,我們會轉為保守一點,將運動強度轉為輕度,例如簡單拉橡筋帶的肌力鍛鍊,又或是在公園急步行走、踏健身單車等心肺功能運動。


在治療尾聲,病人已經完成所有癌症治療,踏入康復階段,我們可能會根據病人的工作需要設計運動強度。年輕的病人需要繼續上班,我們會視乎他當時的狀態,嘗試進取一點,考慮將運動轉為中、高強度,例如到田徑場跑步。就如主持人在節目開初說,康復後是揭開生活的另一章節。


主持﹕我知道在癌症面前,病人的心情會跌至谷底,我們如何使病人拾起運動的動力?


物理治療師﹕病人首先是很徬徨,我們不會第一時間就要求病人做甚麼,再加上病人未必有運動習慣。一般而言,我們會先安排運動測試,例如了解在6分鐘內可以行走多遠的距離;之後亦會有肌肉力量、平衡、協調性等測試。我們會根據病人性別、歲數,再以正常的標準去作比較分析。過程中病人會知道自己當時的體質。當病人知道現實情況後,會較容易接受及明白運動治療的重要性。


另外我們和醫生是合作無間,我們會知道病人患了甚麼癌症、何時做電療、化療,我們需根據醫生提供的資料和病人商討運動訓練。因此,我們的角色並不是老師和學生,只是給功課和交功課般。我們會較像拍檔,幫助病人,一起改善。



主持﹕ 廖醫生,有沒有一些個案可以分享?



醫生﹕ 運動能帶來好處的個案實在太多,我與物理治療師利姑娘曾經合作治療過一位70多歲胰臟癌的病人。他做過胰臟手術及化療後,我建議他要開始做運動。我時常在健身室見到他的蹤影,亦看到他的改善。我先交時間給利姑娘說化療期間的運動情況,之後我再分享後續吧。



物理治療師:這病人是我和廖醫生一同照顧,當時他剛剛做完一個大手術,他的心肺功能測試結果,發現比起同年紀、同性別健康人士低兩至三成。之後他還要做化療,需知道化療會使心肺功能再轉差,所以在他接受化療前,我提議他做一系列的心肺功能運動,在健身室制定一個合適的目標心率去跑步或踏單車;以及建議他做下肢鍛鍊,做多一點撐腿的動作。


他非常合作,亦得到家人支持,所以在接受化療期間,他沒有太多癌因性怠倦的情況出現,依舊和朋友聚會,他的生活質素都沒有下降太多,非常好。


主持﹕真的很鼓舞。我想追問這位病人以往有沒有運動習慣?


醫生﹕他以往沒有運動習慣。



主持﹕胰臟癌本身是一個很令人擔心的癌症。在化療期間,他的生活質素因為運動而沒有引致太大改變,真是令人很鼓舞。廖醫生,剛才你說還有第二部分,可以給我們分享嗎?



醫生﹕他在化療期間的副作用是手部「甩」皮,手指及腳趾都有出現痛楚,不過他堅持做運動,運動使他容易面對困難。在兩年後,他的胰臟癌不幸復發,我們唯有選用放射治療,不過他已經70多歲,我們憂慮他承受不了。


是次復發的地方比較接近腹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腹部進行放射治療,不過因為呼吸的關係,腹部的郁動比較頻密,唯有嘗試放一些物品在他的口中,夾實鼻子,在忍氣的10-20秒裡面進行放射治療,之後才可以換氣。因為年紀太大,初時我真的怕他忍不住這20秒,但我真的猜不到,他忍氣能力非常好,這完全是與一直堅持做運動有關。



主持﹕原來我們的身體可以在持續的運動訓練下,使我們能夠更順利完成治療。今天多謝醫生及物理治療師,下星期見,拜拜。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廖敬賢醫生

  • 養和醫院
    • 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
    • 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利美霞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


立即重溫《養和抗病兵工廠》其他集數內容: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header_02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