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有淚大輕彈” 這傳統的觀念,令不少男士不會主動向別人訴說自我情緒問題,今集《集氣心友會》邀請到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棨諾,跟大家分享下男士情緒上遇到的問題,以及當男士遇到情緒問題時,可如何舒緩。
節目重溫︰
情緒問題 男女平等
男士在社會中向來扮演強者角色,加上家庭、社會責任及面子問題,令男士面對自己的情緒和問題,毫不容易。麥醫生指出,其實情緒問題不局限於女士才會遇上,男士亦同樣會遇到情緒問題,有權表達不開心的情緒。以往經常提出’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個說法已經過時,現在應該鼓勵男士要勇於表達自己情緒。
聆聽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節目中,鄭啟泰分享聽眾的遭遇,聽眾於疫情間同時面對失業、母親中風入院、懷疑太太患上產後抑鬱等,一時間不知如何處理。
麥醫生指,疫情間發生了很多時這類故事,聽起來像是死胡同,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全部在同一時間發生,的而且確令聽眾造成相當大的壓力,但作為醫生,他一般不會以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處理。
他認為大家均為普通人,不是身處同一處境,很難用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導他,反而可以幫他宣洩情緒,透過與他傾談,幫助他將結開鬱結、無助感,起碼有人聆聽,人們經常誤解﹕我不能解決問題,該怎麼辦?這是很多人發問的問題。
麥醫生指,有時人會被不快情緒所蒙蔽,令自己感到困擾﹔當情緒改善了,或許可以作出一些改變,例如太太的產後抑鬱症,可能不是想像中嚴重,當他情緒好的時候,哄哄太太,或和太太多些交流,已經相差甚遠。當情緒改善了,各方面原來可以慢慢拆解。如果不正視自己的情緒問題,每天只覺得自己痛苦、好慘,無人體諒自己的情況下,反而真正沒有人能夠幫助他。
情緒問題最大警號﹕失眠
身體上的不適,往往由情緒引起,心理狀況會透過生理表達出來,例如﹕敏感、血壓高、胃痛等,都是情緒症狀之一,身體埋藏了負能量,會影響身體不同部位。失眠便是其中之一。他指出失眠是一個身體的警號,要先了解為何出現失眠的情況。自行服用安眠產品,只會出現倚賴性,而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失眠不單能否入睡,並要講求睡眠質素,如﹕入睡時間長短?是否熟睡?入睡後會否無故醒來等,這3個原素,缺一不可。如夢見驚嚇場面,可以肯定他處於焦躁狀態,睡得不安穩,變相夢到驚嚇場面,反映他焦慮感覺得重。
能面對情緒才是成功男士
在香港這個人煙稠密的地方,男士的情緒問題算是嚴重,麥醫生指遇上疫情,現在巿民多出外遠足、跑步,甚至自拍,這其實是個不錯的宣洩自己不快情緒的方法。
要男士主動分享自己不愉快情緒並不容易,麥醫生希望透過不同層面,帶出遇到不開心的情緒是很正常的,如感到不愉快,可以找信任的、談得來的朋友抒發心事,不要把情緒壓抑着。不開心情緒,會出現於任何人身上,不論是基層的、還是專業人士﹔因為每一個人需要面對的事情不同,感受亦不同﹔最重要是能勇於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不要壓抑,以免令問題增長。
麥醫生認為最勇敢的男士,並不是分享物質的,而是能分享自己最真實感受的。男士容易跟人比較物質或成就,但越是跟別人比較,感覺越痛苦,倒不如調整一下心態﹕雖然能力上不及別人,但我感到開心,喜歡替別人做分享,很輕易幫別人抒發不開心的情緒,做到這點才是困難的。
情緒問題 = 情緒病?
處理男士情緒問題,往往比女士困難,男士絕小主動求助,很多時是情況壞透至影響工作,或極不開心,到情況很病至不能承受,才去見醫生。如懷疑親友有情緒問題,更難於啟齒。麥醫生不贊成以「病」標籤情況,可改以「最近發現你情緒好像不太好」或「最近精神不太煥發,沒甚光彩」、「樣子有點疲倦」,其實都是一些暗示,讓人覺得是善意的關心。麥醫生更認為重點不是有否患病,而是生活的質素,是否因為情緒問題而受到影響。
坊間有些問卷,可以作為參考,看看是否有情緒問題。很多人害怕做測試,或怕讓別人知道而暗地做測試。麥醫生希望教育公眾,面對情緒問題。如真的懷疑有情緒問題,可先諮詢醫生,或諮詢其他專業人士,看看是否有這個傾向,在未發病之前將情況解決。
如何令情緒病完全康
治療成功取訣於是否康復,一般人定義康復是不需要再跟進,不用服藥。麥醫生指出,越早發現及早求診,按照醫生指示服藥,情緒病能完全痊癒,不需要再跟進覆診的機會越高。可惜大多病人很遲求診,在治療期間中途放棄,甚至藥未完全服完,覺得情況改善便自行停藥,變相一直要服藥。
伽伽指她友人覺得服藥後,覺得沒甚精神,所以自行停藥。麥醫生指醫生開處方藥物,均有原因,如有睡意的,可能因為病人很焦慮,經常不能入睡,初期藥物可能有些睡意,讓病人可以休息下來,後期醫生會慢慢調教,不希望病人會過於呆滯。他更指現時很多藥物,所謂血清素調節劑,可以幫病人重拾開心的感覺。不是’沒有不開心’,而是希望他有開心的感覺,重拾他以往喜歡做的事。
麥醫生最後強調,閒時多與友人傾談,除可放鬆心情,感到愉快,亦能展露自己最真誠的一面,能夠更勇敢面對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