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說「 斷捨離 」,下放棄的決定,其實真的確比我們想像中難。因此,圍棋教學也有提醒棋手「逢危須棄」這口訣:其意是當遇上無法挽救的棋子( 危機 )時,應當機立斷,不要再浪費棋子去救。很多人認為這個策略不難實行。正如有誰會去用多於二十元去換一張二十元面值紙幣一樣道理,沒有人會那麼做。那我們便看看以下的心理學實驗,是否真的那麼容易?
實驗分享:用多於$20換$20紙幣?
筆者曾經在課堂跟學生做過一個實驗。實驗很簡單,就是去看有誰願意用多於二十元去換我手中的二十元紙幣?同學們當然紛紛說沒可能,那有這麼笨的人?那我再問他們:「那有誰願意用少於二十元去換我手中的紙幣呢?」他們馬上興奮起來,心想老師才是最笨那個。
他們認為只要那紙幣不假,當然沒問題啦!於是我建議採取拍賣的方式來競投我手中的紙幣,但條件是第二高價而投不到的同學,仍要支付他的出價,作為我的報酬,也作為輸了的懲罰。
清楚條件後,先是大家沉默了一會兒,不久便有好勝之徒先試一元。有了第一口價,之後便容易了。 轉眼叫價很快接近二十元了,他們開始發覺,萬一投不到,既輸了金錢又輸了面子。當叫價去到二十時,出價十九元的同學,也沒有考慮多久便叫出二十一元。之後伴隨其他「吃花生」的同學仔的推波助瀾,競價過程更加激烈,最後成交價是三十八元,另外三十七元我也袋袋平安。一張沒有人相信自己會用多於其面值去換取的紙幣,為我帶來了超過兩倍的利潤。
你會冷靜面對 危機 嗎?
以上實驗,帶出了當人真實面對 危機 時,很多時並沒有我們想像般客觀、冷靜。實驗加入了兩個元素:競爭及損失。初時他們未察覺危機,只看到有利可徒,當發覺競投失敗帶來的後果後,行為便由追求獲利而變成了避免損失(這便是賭徒心態)。加上群眾壓力及自尊心作祟,便唯有不斷付出,以免雙失(面子與金錢)。 在棋局上,確是見過不少棋手,不甘棄子而造成無可挽救的局面。所謂人生如棋,不少苦頭也因此而矣。
個案分享:下決定的理想時機
最近我的中心也找來了一間自稱是社企的設計公司,為我們做一些設計工作。我原先十分欣賞及支持他們聘請一些患有專注力不足青年工作的理念。怎料工作展開後,我一直未接觸過任何SEN員工,交出來的設計亦一直未能合我們的要求。在數次會議後,也未看到情況有所改善後,我當機立斷,全數支付對方要求的費用後,即時終止合作。雖然表面上我們浪費了金錢而徒勞無功,但估計再做下去只會損失更多金錢,而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而後來更確定了他們從未聘請過任何SEN的僱員。這次給我的教訓有很多,特別是下決定的時機,應該更早、更決斷一點,相信損失絕對會比現在少。但當時下這個決定的確是相當相當困難。